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漢皇帝> 第三百五十九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五十九章 (1 / 3)

然這卓王孫的價值還不只在於此。

卓氏的手中,掌握著,這個時代,幾乎最先進的鍊鐵技術。

青銅器相比與鐵器而言,還是大有不如的。

然比較而言,青銅兵器比鐵兵器硬度高,但是也有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青銅兵器比較脆,當兩種兵器互相激烈碰撞時,很容易損壞。而鐵兵器則具有韌性,不易折斷,可以很好地適應激烈的戰爭,鐵製作的刀劍經常可以砍斷青銅兵器,所以,青銅兵器被鐵兵器取代,其已是必然之事。

固此而言,誰掌握了鐵,誰就擁有發動戰爭的能力!

不過青銅器,也是有其可取之處的,然就再禮器這一方面而言,便是不可替代的。

從古至今,華夏曆史之上,只要是重要時日,重要的禮器,其大多皆是青銅所鑄造。

司母戊鼎、以及那早已傳的神乎其神的,大禹所鑄之九鼎,哪個不是青銅所鑄。

且銅還可造錢,這造幣,其也只能以銅而鑄之,銅錢可是說是貫穿了整個華夏之歷史,不管是在奴隸制時代,還是在封建帝制時代,皆有所用矣。

然在另一方面,只有不斷地加強國家的冶鐵的能力,才能再未來的戰爭之中取得勝利,匈奴人其本就不善於礦石的開採,那就更別提冶煉了。

然漢家是有嚴格的邊貿制度的,任何人,都不可以攜帶武器處塞而去,當然了,漢家朝廷所派之人除外。

但匈奴人也不是傻子,其最喜歡的當然還是劫掠了,既然我沒有,那我去搶了你的,把你的東西搶到手,那我不就是有了嘛。

在漢匈交鋒的過程之中,匈奴人曾多次劫掠過漢朝邊境,自然是也劫掠過許多漢朝之人。

而其中自然也是有一些冶鐵之工匠,匈奴人便是在其手中,得到了冶鐵的技術。

然在其後,漢朝出現了一種叫做炒鋼的技術,在古代世界上,我大華夏,絕對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炒鋼方法的國家:鑄鐵脫碳鋼。它是將鑄鐵件退火脫碳,使之成為鋼件。根據用途的不同,在退火時適當掌握,可以得到含碳量不同的高碳鋼以至低碳鋼,這是變鐵為鋼的一種簡便的方法。

在三哥的梵文中的鋼,有一詞作“Cinaja”,就反映出華夏鋼鐵對三哥,不對,現在的身毒的影響有多大。

公元一世紀之時,羅馬博物學家普林尼在其名著中有言:“雖然鐵的種類很多,但沒有一種能和華夏來的鋼相比美。”

即使是匈奴很多刀劍的形式都和西漢刀劍非常相似,這說明匈奴不止材料跟不上,連設計都跟不上。

就是一句話,你拿了鐵和鋼碰,當然鐵就一刀兩段了。

然倒了大黴的李陵能以五千步兵對十一萬匈奴,還對抗如此之久,最後還跑出了些漢軍,大約四百人左右。然其能如此,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便是其佔了兵器之利上。

…………………………………………………………………………

而在此時,劉榮眼前這個人,其手中便是掌握著冶鐵鍛鋼的技術,如此好的機會在眼前,劉榮當然是要把握住才好。

且劉榮可是聽說,這卓王孫,在鄧通倒臺了之後,便是得了好幾座鄧通當年的銅礦,用其鑄錢。

固此而言,卓王孫這個地位極其低下的商人,可謂是左手握著銅礦以鑄錢,右手捏著冶鐵鍊鋼之術。

當然了,即便是今日其不到這兒來見自己,劉榮也會找上卓王孫這樣的富商的。

其手中的東西,現在正是漢家朝廷所需要的東西,固此,漢家是不能夠允許這些東西都掌握在商人的手中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