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裝,襯衣——這是尤志的標配。
當然,這不僅是尤志的標配,也是尤志公司所有人的標配。
“八股先生”就得穿這個。
這是尤志給公司職員下的一道“雷打不動”的死命令。
所以,進入志翰文化公司的第一印象,就是整齊,整齊的著裝,整齊的佈局,整齊就是訓練有素,整齊就是規矩。
不過,成翰是個例外。
其實,志翰文化公司最大的老闆是成翰,尤志是“二把手”。但尤志又是一把手。怎麼說呢,志翰文化公司的投資方為成翰,但他不懂業務。尤志是業務的大拿,但他沒錢。
不同於其他意義上的文化公司,志翰文化公司的主打業務是——公文寫作。
這在全國幾乎都是個先例。
成立這樣的公司,尤志是做過調查的。他發現,現在的很多單位,無論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公文寫作是一個弱項。有些單位寫材料的,連最起碼的通知都搞得語不順,詞不達意囉囉嗦嗦。
說起來,還是尤志當報社採編之前的事情了。那時候,他在一家**部門當臨時工。中文畢業的他,當時依然發表了不少的豆腐塊文章。領導發現他有這個才能,就把他安排到辦公室,負責日常文字工作。似乎,尤志天生就是為了公文寫作而生的。初接觸公文,他就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那些豆腐塊文章,並且,很多次報告還被當成了省裡、市裡的範文,還拿過一些國家級的獎。
但畢竟是臨時工,臨時工掙得少、幹得多,加之單位清理非正式人員,尤志不得不離開。離開之後,尤志應聘到一家報社當起了臨時採編。這期間,不斷有之前熟悉的朋友找他代寫公文,這樣的事情還不少。但,因為朋友關係,常常是白乾。後來,尤志覺得,這是一件可以深挖的事情,就找到大學同學成翰說起來這件事。成翰也覺得可行,就投資成立了志翰文化公司。
沒想到,在尤志的帶領下,公司運營十分順暢,效益也十分可觀,一來二去,尤志就成了公文界的名人,公司的名聲也越來越大,生意也是越來越好。
“八股先生”是尤志想起來的稱謂。八股文嘛,可不叫八股先生。名字側重於前者,後者的先生,則代表著水平和能力。他的優勢是:所有的公文類材料,他都可以勝任。這是多年實戰經驗換來的,任何人也奪不去。
開始,有人把尤志他們叫做“槍手”。尤志並不這麼認為,社會上那些五花八門的“代寫機構”才是“槍手”,他們是寫作者,是專業人士,是研究者。有研究就有創新,“槍手”充其量就是複製品,較之,要低一個層面呢。要知道,尤志極有可能就是開創這一行業的先驅。如果那樣,用報紙那些糊弄人的話,他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在這一點上,尤志表現得儼然一個專家。專家對自己的榮譽向來愛惜如命。
後來,有人專門針對尤志的事情做過調查,在他之前,國內的確沒有人單純依靠公文寫作為生的群體,也沒有人把願意它當成一項職業去經營,即使那些單位裡寫材料的,也都是被逼無奈,也都是混天過日子。他們幾乎不熱愛自己的這份工作,從來沒有想過有什麼建樹,更談不上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