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好好的,早產暴斃,寧老太太不僅傷心,心裡在怒氣也是壓也壓不住。
老人家終於想開,使人請了族長與族中長輩,要將永亮“退回”。
嗣子不要,還同孃家人一道要追究永亮父母的過責。
不僅僅是他們慫恿永亮養外室一件事,還有寧四太太陪嫁的一處鋪子,早年被永亮生父藉由子佔了去,這下也要索回。
雖說今曰是落衙第一天,可永亮並不在家,而是去一戶娶親的親戚家吃喜酒。
哪裡能想到,喜宴沒吃完,就接到家中喪信。
永亮被這變故早已驚得傻了,眾怒之下,哪裡還敢辯白迴護生父生母。
若是世職與族長之位不易房,還在寧府這邊,那寧老太太想要驅逐嗣子就是一族之大事。可現下,佐領世職與族長之位都在其他房,寧府這邊是族中分家,是好是賴只是一家之事。
寧老太太本是兒孫具無,才過繼嗣子承繼本房香火。
可現在有兩個親孫在,嗣子迴歸本家也說得過去。嗣子迴歸本宗,早有先例,並非是什麼了不得大事。
永亮生父生母這幾年鬧得實在不像話,早已有人看不過眼。
本是族中旁支,最不起眼的一房,夫妻兩個原來也顯得老實本分。若非如此,寧老太太也不會挑了他們家孩子過繼。
想著他們夫妻四個嫡子,即便出繼一個,還有三個長年的傍身,當也無礙。
誰會想到,夫妻兩個會得寸進尺,貪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除了寧府這邊的家財外,他們夫妻兩個還惦記寧家佐領世職,這一年一直鼓動永亮巴結曹家,還為寧春父子平反。
若是寧春父子平反,世職還要回到這一房,就要落到永亮頭上。
處事不密,就有閒話傳到族長老叔公耳中。
對旗人來說,能傳承子孫的世職誰不重視?
若是沒落到自己這房還罷,既以轉房,還想要討回去,哪有那麼便宜的事兒?
老族長心中恨恨,早就想要收拾永亮父兄,只是一直沒找到機會。
如今有了能將永亮父子打回原型的機會,老族長哪裡會放過?少不得推波助瀾。
曹顒並不知曉永亮父子犯眾怒的緣故,可知曉寧四太太暴斃原因,也就明白寧老太太叫左住、左成回去的用意。
一邊是懂事知禮的親孫,一邊是嫌隙已深的嗣子,寧老太太有所決斷,也不意外。
留著嗣子,永亮與生父生母骨肉天倫是割不斷的,剩下的就是沒完沒了的受氣。
左住、左成這邊,上面只有田氏在,又是寧老太太的晚輩,不管婆媳相處是否愉快,孝字壓著也不會太過。
對寧老太太來說,嗣子歸房不是壞事,對左住、左成來說,卻是好壞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