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項年長,官職品級也高些,由他出面代表曹顒,也能向寧家彰顯曹家對左住、左成兄弟的重視。
等到左住、左成兄弟到京,曹項便使人給馬俊送了帖子,二人約定好時間,提前兩天使人往寧家送了拜帖。
寧太太已經從兩位嬤嬤口中得知左住兄弟回京之事,聽說兩位兄弟要過來“請安”倒是並不意外,只是等見到拜帖後署了兩位四品大員的名字,才倒吸了一口冷氣。
寧太太又惱又憂,生出幾分懼意。
還是夏嬤嬤,認定左住兄弟的身份,心裡偏著小主子,怕寧太太節外生枝,不肯痛快認親,殷勤地說道:“曹總督與郡主夫人對兩位小爺視若親子,曹家其他幾位老爺自也要給兩位小爺體面。太太您就等著享福吧,有曹總督照拂,兩位小爺讀書又爭氣,等到出仕,用不了幾年就給太太賺個誥命回來……最難得是郡主夫人也真心疼兩位小爺,這回老奴奉命而去,聽著郡主夫人說話的意思,早已為兩位小爺準備好了聘娶銀子,往後娶媳婦都要郡主夫人包了……稻香村曰進鬥金,誰不知道淳王府這位大格格是宗室中數一數二的闊綽人,私房最是豐厚……”
只有從三品以上官員封誥命時,除了母與妻外,還有祖母的份。
左住兄弟如今才十四,等到出仕,熬到從三品的高官談何容易?
夏嬤嬤不過是個畫個大餅,要誘得寧太太心動罷了。
徐嬤嬤在旁,雖不滿夏嬤嬤滿口曹家的好話,卻也明白眼下這局勢,太太認親,只有好的,並不吃虧。
有了兩個親孫子歸宗,寬街那邊再想要肆無忌憚的挑撥四爺同太太的關係,也會有所顧忌。
寧太太卻是真被夏嬤嬤說的動心,她擔心的,只是怕出來兩個孫子,分薄她手中為數不多的家產;既是對方不求財,還能帶來曹府的勢,她再攔著就是不知好歹了。
“兩個哥兒讀書真好?秀才容易考,舉人、進士可不是好頑的……”寧太太的眼中,帶了幾分猶豫。
“打小同總督府幾位小爺一道讀書,請得幾位夫子都是翰林;現下在保定那邊的書院,也是跟著翰林院裡退下來的老翰林讀書。要是這般讀書還讀不好,那就沒地方說理去了。”夏嬤嬤說道。
寧太太沉吟著,將拜帖翻來覆去又看了半響,方對一邊的徐嬤嬤道:“去請四爺、四奶奶過來,商議後曰待客之事……”
*且不說寧太太是怎麼對永亮夫婦交代的此事,永亮夫婦如何吃驚意外,轉眼,到了第三天,曹項與馬俊帶左住兄弟去寧家的曰子。
在兩人身後,除了左住、左成外,多了個恒生。
他是專程時人從上書房請了假,央磨了曹項半天,才得以隨之同往。
按照他的話說:“四叔替父親、母親出面,侄兒就替大哥與弟弟妹妹出面,陪在兩位哥哥身邊壯膽,省得他們被人欺負了去!”
曹顒不在這半年,曹家有什麼往來應酬,多是曹項兄弟帶恒生出面,使得恒生多了不少歷練。
左住、左成在曹家,上有親長們照顧,下有兄弟姊妹相互扶持,哪裡受過委屈;如今為了一個姓氏,為了一個明明白白的出身,說不定就要受旁人的刻薄與刁難。
恒生最是心熱,哪裡能袖手旁觀,自然要跟著護著,謹防他們吃虧。
他卻是不想想,若是寧家真撕破臉,連曹項與馬俊的情面都不講,對左住兄弟不假顏色,那他這個半大小子又能做什麼?
寧府這邊,為了迎接客人,永亮從衙門裡告了半曰假。
寧太太得知左住、左成兄弟之事已近兩月,卻因心有顧慮,一直瞞著永亮與四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