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府,蘭院。
用罷年夜飯後,東西兩府眾人都齊聚李氏上房守歲。
只有高氏年邁,加上想著自己只是曹府的外戚,不好坦然受晚輩的禮,就早一步回芍院安置。
香玉則是被妞妞、天慧留下,跟著大家一切守歲。孫嫻也在,帶著恬靜的笑容,跟在兩位小姨母身邊。
六、七個女孩與初瑜她們幾個小妯娌同坐,或是活潑、或是嫻靜、或是嬌憨,花團錦簇,叫人移不開眼。
李氏與兆佳氏妯娌倆個,坐在炕上,看著屋子裡花團錦簇,臉上也都是歡喜,嘴裡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著話。
曹穎坐在一邊,聽著兩位長輩說話。
人丁興旺,才是旺家之兆。
兆佳氏現下雖只有兩個庶孫,尚未抱到嫡孫,略有不足,但是她也不灰心,因為還有四姐與五兒。
旗人家的姑娘,有的時候,可是比兒子還頂用。
旁人家的不說,只看曹家嫁入宗室的兩位姑奶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大行皇帝駕崩,新皇登基,為了為先皇祈福,從宮中放了一批宮女出來。
兆佳氏得了訊息,厚著麵皮,走了趟怡親王府,求了十三福晉,禮聘了一位從儲秀宮退下來姑姑,教導四姐與五兒禮儀規矩。
雖說西府也有禮儀姑姑,但是初瑜的人,兆佳氏也不好多用。
等到後年,兩個女兒同時選秀。
兆佳氏也看出來了,以這姊妹兩個的長相來說,五兒前程更遠大;可是四姐貴在是嫡出,又有幾個好兄長。
雖說父兄品級不高,但是親祖父曹璽可是追封了二等伯的。如此一來,指入宗室也未必不可能。
因這個緣故,近些曰子,她將全部心思,都放在調教兩個女兒身上。
即便對庶女五兒,也多了幾分和藹。
李氏的視線,則是落在孫嫻、香玉身上。
兩個都是她的侄孫女,都是包衣在旗,可是一個是孫家嫡長孫女,一個是李家庶子所留庶孫女,這嫡庶之間,就差別大了。
孫家不會讓嫡長孫女去參加“小選”,李家卻是連有沒有記得香玉這個孤女都是兩說。
李家當家太太王氏,論起來是香玉的親祖母,卻是不知因何緣故,對這個孫女很是厭棄。
這幾年使請安的婆子過來,話裡話外,關注的都是高太君,對香玉這個正經的李家孫小姐,卻是提也不提。
李家的人雖不看重香玉,可是高太君卻對這個重侄孫女,甚是疼愛。
十來年養育在身邊,看高氏對香玉的慈愛,有的時候李氏心中都要吃味。同時也明白,老人家孤單,這香玉承歡老太太膝下,自己也當承情。
屏風外,另設一桌,坐著曹顒兄弟與兩府的小子們,外加孫家兄弟。曹家的小一輩中,只有襁褓中的天寶不在,連最小的天陽也都位列在座。
天護與天陽兩個都是庶出,雖說這半年天護過繼到曹頫名下,但是怯懦的姓子早已養成,說話行事就多了幾分縮手縮腳,帶了小家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