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顒見狀,就從內務府放出的繡娘中,選了個身價清白、老實本分的禮聘進曹家。
那繡娘不過三十七、八歲,是個無子孀婦,夫家姓劉。因長年的勞累,看著比李氏還老相,像是五十來歲的人,曹家下人也就以“嬤嬤”稱之。
她不愛說話,但是卻是一手好繡活。
有她陪著,李氏倒是也排解幾分寂寞。
兆佳氏是不耐煩這些的,不過見李氏在女紅上留意,想起四姐兒同五兒兩個,便半開玩笑地請李氏教導她們姊妹針線。
李氏想著四姐、五兒兩個都十來歲了,也該學習這些。除了她們兩個,還有妞妞。
至於孫女天慧,眼盲雖好了,但是眼神也不好,保養還來不及,誰捨得讓她費眼睛?
妞妞同五兒同齡,比四姐兒小一歲,今年已經九歲。
妞妞是乳名,她的大名,莊先生去世前始終未定;後來莊先生故去,莊先生的兄長莊常,曉得此事,按照她兩位異母姐姐的範字,給侄女起名姝平。
曹府眾人,叫慣了妞妞的小名,這個大名,鮮少有人提及。
李氏還要照顧幼子長生,自然沒有功夫,教導幾個女孩兒針線。因此,她就同劉嬤嬤商議過,請劉嬤嬤做了幾個女孩兒的針線嬤嬤。
每曰上午的時候,劉嬤嬤在李氏屋裡陪著說說話,賞鑑賞鑑曹顒使人淘換來的繡品;下午的時候,劉嬤嬤就在自己住處,指導幾個女孩兒女紅針線。
妞妞只愛讀書,並不喜歡這些,耐不住憐秋姊妹兩個央求,只能應了。
自從搬到昌平這邊,曹顒就跟錢夫子商議過,將孩子們上課的時間都安排在上午。下午的時候,孩子們學習騎射,或者跟著曹顒在菜園農田那邊熟悉農耕。
如此一來,妞妞學女紅倒是不耽擱上學。
劉嬤嬤雖只是不識字的繡娘,但出身女紅世家,對於帶徒弟也有自己的章程。
三位小姑娘,這曰第一次被帶到她這邊時,她除了問幾句她們學過女紅與否,學了的話學過多長時間之外,並沒有立時教她們女紅的技巧,而是拿出十幾幅繡樣,擱在炕桌上,讓她們三個各選一幅,學著刺繡。
三人中,四姐兒、五兒兩個是跟著翡翠學過女紅的,雖然手藝不精湛,但是平素也能做個荷包、手帕這樣的小物件;妞妞則是隻見過憐秋她們繡過,自己連針也沒拿過。
這十幾幅繡樣中,有花有鳥,圖案鮮亮,色彩豔麗。
幾個女孩兒拿起這個看看,拾起那個瞧瞧,只覺得各個都是好的。
直待劉嬤嬤咳了兩聲,幾個女孩兒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曉得該挑個出來。
一時之間,三人都放下手,誰也不肯先挑。
還是四姐兒年長,頗有姐姐的模樣,笑著對妞妞道:“妞妞妹妹,你年紀最小,你先挑。”
妞妞卻不肯動手,抬頭道:“還是四姐姐先挑,然後再五姐姐,妞妞最小,當最後挑才是。”
兩個人一個想著“長幼有序”,一個想著自己做姐姐,要照看小的,竟僵持下來。
看著她們兩個相讓,五兒坐在一旁,只是笑。
妞妞見狀,皺了皺小鼻子,笑著說道:“四姐姐讓著妞妞,是‘友愛’;妞妞請四姐姐先,是‘恭敬’,都有道理。要不然就折中一下,讓五姐姐先挑,既成全了四姐姐‘友愛’之心,還成全了妞妞的‘恭敬’之意,豈不兩全?”
四姐聽了,笑著點頭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