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網遊之月球戰爭> 第四五二章 再閱實驗日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五二章 再閱實驗日誌

簡短的會面寒暄過之後,一行人便來到一間臨時搭建的簡易的會議室當中,馮總也叫上了幾位負責現場會務安排與組織的主要工作人員,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將晚上競拍直播過程中的一些細節與注意事項進行了討論與交待,也使得白裡度明白了自己在這些環節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需做的一些配合事項。

會議結束之後,現場就也沒白裡度什麼事了,馮總便為白裡度安排了一間休息室,讓其好好休息。

在休息室當中,白裡度無事可做,更無心睡覺,於是就又戴上頭盔,登入進了遊戲當中。

上線之後,白裡度現身於地下遺蹟副本門前,將韋一笑喚起,收起帳篷,再看好友群裡面,超越、老潘、孤狼等都沒有線上,副本死亡模式的人數也仍就是湊不齊,而周若蘭雖然線上,但卻也還在其菜地中照顧其種下的作物。

白裡度當前的級別已定格在了30級,再殺怪也不會再獲得任何的經驗值,所以也沒了練級的念想,無聊之下,便又找到了包裹中的《高博士的實驗日誌》,翻閱了起來:

——系統提示:檢測到你上次閱讀到第059篇日誌內容,是否跳轉到上次的進度?

是!

眼前書頁快速翻動之下,便直接跳到了自己上次所看完的那一頁內容,正是上次自己給愛因斯坦所畫的那張九宮格以及旁邊相配套的文字說明。

白裡度划動手指,繼續翻頁,果然出現了新的日誌內容:

“2087年9月1日,星期一,實驗日誌138,以下內容為實驗過程的真實記錄:經過三個月的潛心研究,我總算是將愛因斯坦的這張手稿給研究透了。”

看到這裡,白裡度立馬來了興趣,很想看看這遊戲智腦對於這九宮格能有什麼樣的研究。

“首先,手稿中所出現的九宮格,其實就是華夏上古文明中洛書的一種直觀結構,即所謂的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

“史料表明,古人使用洛書的九宮格,最早主要是用於觀測天象,古人認為北極星(太乙之位恆居北方,可以作為中心以定位的標準,而九宮則是據北斗斗柄所指,從天體中找出九個方位上最明亮的星為標誌,便於配合斗柄以辨方定位,發現九星的方位及數目,即洛書的方位和數目,1977年在華夏出土的漢代太乙九宮佔盤,便印證了這一說法。”

“想一想距今三千年前的華夏漢朝人,其在生產力並不發達的情況之下,居然就已將注意力放到了浩瀚的星空當中,並且還可以精準的觀測出一些太陽系以外的恆星,實在是有些不合常理,這種對外太空的超常研究與精神嚮往,不得不讓人懷疑地球人的起源一說,自從達爾文的進化論被推翻之後,地球人並非地球原生,而是由外星文明利用地球生物樣本改造而成的說法就越來越成為了主流。”

白裡度看到這裡,內心也是呵呵一笑,想不到這遊戲居然還探究起了地球人的起源問題,關於這方面的一些話題,白裡度無聊上網時倒也曾看到過,隨著近一百年考古學的不斷發展與實際發掘,達爾文的進化論就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醫學與生物學專家和教授提出了質疑,對於地球上的智慧生命,如人類的身體構造與重要器官,由於在考古學上沒辦法提供階段進化的證據,而與人類最相似的黑猩猩,就算是再給其幾百萬年,也顯然是永遠不可能進化成人類,這中間有著太過明顯的跨越與加工的痕跡,所以關於人類起源的話題也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被持續熱議了,而這種還存在爭議的話題竟也能被設計進遊戲當中,白裡度也不得不佩服這後臺的遊戲智腦了,還真的是天馬行空啊。

思考過後,白裡度又接著往下看:

“人類的起源問題不是我們研究的重點,所以先暫且放在一邊,據史料記載,在宋朝之前,有關華夏的陰陽太極、河圖以及洛書的描述,其實也都只停留在文字,直到道家的一代宗師陳摶在潛心研究之下,才提出了與之相對應的圖案,使得消失了兩千多年的河圖洛書、以及八卦的先天圖、後天圖、陰陽太極圖重現於世,而洛書的九宮圖便也是在這一時期才成形的,顯然陳摶在設計這張圖時,便在結構上參照了漢朝的九宮佔盤,而每個宮的內容上則又結合了周易的太極八卦。

看到這裡,白裡度也才算是搞明白,原來現代人現在看到的河圖洛書、陰陽太極圖、先後天八卦圖等,居然都是到了宋朝才提出來的,內心對於這種被後人加工創作出來的所謂上古遺學,不免也產生了一些懷疑。

接下來,繼續看實驗日誌的內容:

“即便如此,洛書九宮格在我以上中的魅力也絲毫不會被抵減,既然九宮結構最早是被應用於天象觀測,而太極八卦又格外注重陽陰五行的動態變化,那麼對於這洛書九宮格就不能還按照常理來進行觀察與研究。”

白裡度也非常想看看其到底是怎麼來研究的,於是繼續看下去:

“結合我之前在三維與四維空間關係上的研究,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構,處在三維空間的我們,在看一件同樣是三維的物體時,如果只停留在某一個視角,那麼我們看到的其實並不是這個三維物體的全貌,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往往只是這個三維物體的一個二維投射切面,如果我們要想全面的觀察到其三維形態,就必須要多角度的去觀察才行,要麼就是將該物體拿在手中,翻來覆去的觀察;要麼就是親身圍繞著這件物體,從不同的方位來進行觀察,這些不同視角的二維切面匯總到一起,也才最終形成了我們對這件三維物體的認識,其三維的形態也才能被我們所客觀認識。”

對於這一段內容,白裡度也很容易便理解了,但卻仍不明白這和洛書九宮圖有著什麼關係,於是便繼續看下去:

“之所以要講上述一段,完全是基於我內心的一個假設,假設我們所看到洛書九宮格是一種三維結構在二維平面上的投射效果,那麼就有必要將二維的洛書九宮格恢復成三維的結構,如果真的可以做到這一點,我相信對於我的空間傳送理論與實踐研究也肯定會帶來巨大的幫助。”

看到這裡,白裡度也才是恍然大悟,並且內心也為之一震,記得自己之前在美國的國戰區當中,就也旁聽到了愛因斯坦與馮·諾伊曼所討論的內容,其中便提到了將洛書九宮圖中的9個數字分別放置在立體空間中的大膽想法,而自己也因此得到了一個叫做八卦迷題的奇特任務,那就是完成立體八卦的架構設計,自己對於這個立體八卦也完全沒有概念。

目前來看,未來這立體八卦到底該如何設計,似乎從自己手中的這本實驗日誌當中,應該就可以找尋到答案,這樣一來,這本實驗日誌的價值,也再次得到了提升。

同樣,對於閱讀這本實驗日誌的興趣,白裡度也是越來越濃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