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德雲小師叔> 番外二十五 德雲的那些時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番外二十五 德雲的那些時光 (2 / 2)

還有就是小嶽了,之前也說過了,小嶽從在飯館打工,到成為一個備受矚目的明星,這個成功是不可複製的,有的人只看到了他的成功,但是沒有看到他在之前做的那些努力,對於小嶽來說,這一切來之不易,但是這一切也都是因為自己的不放棄,如果當年他被人罵的離開了,也就沒有了現在的小嶽。

在說就是老郭的兒徒,現在也是隊長,也管著人收了徒弟,但是老郭總說,這是我最頭痛的徒弟,因為他實在是太皮了,作為一個東北的孩子,當年來的時候老郭就看出來,這位不是省心的主,後來出現的事情也證實了他的想法。

這位燒餅兒徒在劇場能幹的壞事都幹了,還不喜歡被管著,因為這個老郭把他請回家好幾次,最後又收回來了,門口賣冰棒的老太太看見他就跑,就怕他搶凳子。

說起搶凳子也是一段故事,當時德雲正是最火的時候,管理上也不像現在嚴格,所以裡面一人一位是沒可能的,三百個座位,還要加一百個凳子,什麼時候沒有地方坐了可以了,不賣票了,當時凳子也不夠用,沒辦法大家就四處借去,別人都是規規矩矩的,就到了燒餅這兒,準是偷賣冰棒的賣報紙的,這些人的凳子都被他拿來了,結束了老郭還得領著他去道歉去。

不過現在這位行了,娶了媳婦,孩子也有了,還挺漂亮一媳婦兒,結婚的時候老郭特別欣慰,和他父母還說,這孩子這回算是長大了,他也沒讓老郭失望,現在在德雲已經是獨當一面了,也有了粉絲,也開了專場,可以說事業有成。

再一個就是老郭的小舅子,也是徒弟,這位老郭也跟著操心,其實說相聲這行講究的是天賦,有的人學了二十年什麼也沒學會,有的人學了五年,學的比學了五十年的人還厲害,這種情況只能說是天賦的問題。

他這位小舅子就是一個天賦特別好的人,小的時候唱太平歌詞用老郭的話來說就是“沒見過這麼靈的孩子。”

但是到了青春期,可能是逆反心理比較嚴重,自己離開了德雲,老郭說了很多次也沒有用,他姐姐也去勸也不成,最後沒辦法就在外面工作,也是吃了各種苦,家裡實在看不下去了,讓人回到了德雲,回來之後也是幾年的時間都是小劇場演出,後來成名也算是意外吧。

成名之後,德雲也出現了德雲徒弟裡面第二位明星,這讓大家對老郭培養學生的手段有了一個新的見解。

在說就是老郭的乾兒子了,陶洋,在相聲舞臺上他不能說多麼成功,因為說相聲他和很多人比都算是晚的,當年他是唱京劇的,京劇裡面有他這麼一個人物,還算知名,但是在德雲,他只能是中等。

不過老郭對於這個乾兒子可是寄予厚望,他覺得如果德雲一定要出個表演藝術家,那肯定是這個乾兒子,不因為別的,就學東西的那個勁頭,整個德雲就沒有能比過他的,要不怎麼說他少年老成,原因就在這兒呢,其實吧老郭也知道,有些人背後說他對這個乾兒子太好了,還特意弄麒麟劇社,但是老郭自己知道,這個乾兒子值得自己這麼做。

再往下其實雲字輩兒的雖然有,但是出名的不太多,小劇場可能如魚得水,專場就還差了一些,老郭也有自己的想法,什麼人適合什麼樣的,就讓做他適合的,相聲這行業沒有說你比我多學十年你就一定比我強的,而是看你自己能領悟到什麼地步,最重要的就是觀眾喜不喜歡你,觀眾不喜歡,你這專業已經好到能當祖師爺了也是白搭。

後面就是德雲鶴字的弟子,因為這些人進到德雲的時候晚了很多,雲字的弟子都是小時候來的,也沒有精挑細選,老郭只要見能說話都收了當徒弟,但是鶴字不一樣,沒有直接當徒弟的,都是先學習,學好了上臺有人推薦或者是老郭能夠發現,覺得這個孩子不錯,品行好,人也不錯,這才收了當徒弟,鶴字和老郭的關係有的還行,有的就差了一些,就看來的先後吧。

鶴字裡面的弟子也是德雲的中流砥柱啊,現在整個德雲能開專場的也就那麼幾位,雲字的就是小嶽,燒餅,還有老郭的小舅子,其他都差了一些,然後就是鶴字的,鶴堂,鶴倫,這都是大傢伙比較熟悉的,還有就是老郭的親兒子大霖,剩下的開專場也就是小專場,比小劇場人多,和大劇院也比不了。

出了鶴字的就是九字的,九字的也有意思,因為九字科火的人真不少,甚至可以說後來者居上了,要說熱度,九字的幾位演員和一些明星比也差不多了,經常出現在熱搜上,當然粉絲還是沒有那麼多。

老郭有時候也說,現在真是弄不明白這些粉絲怎麼想的,正經的相聲不一定喜歡,但是這些人拍個照片這些人美的不行,要不怎麼說呢,誰因為什麼火真就不一定。

九字科這就算火了,但是要說真正火出圈的還得說霄字科的這位,這位是個富二代,特別純的那種,家裡條件也不錯,當時來的時候大家也是覺得他不行,覺得他可能待了一段時間就離開了。

沒想到的是這位還真就堅持下來了,而且因為表演風格特別的傻,在網路上走紅了,最紅的時候風頭已經蓋過了小嶽,你就想這得多紅,當然,這種紅也是曇花一現,後來能夠繼續紅,也是能力夠了,才真正得到的大眾認可。

老郭後面又收了龍騰四海幾科的徒弟,但是真正能夠讓老郭記住的,還真就是最早跟著他的那些人,有時候老郭回憶起來自己創辦德雲的這些事兒,最感慨的就是有這麼多人陪著他一起。

德雲前後五十年的時間,一直處於巔峰狀態,專心就是有這麼多的人才在這裡,觀眾喜歡他們,看到他們就覺得高興,別人的相聲可能說的更好,慣口背的也不差,但是就是沒有這個讓他們開心,這就是他們選擇德雲的原因。

德雲裡面還有很多故事是不能一一說出來的,只能是經歷過的人才會懂,它做為一個公司也好,做為一個市場產物也好,在一定的時間內,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可能一百年後,兩百年後,德雲成為了歷史,但是這並不會妨礙它曾經在歷史中出現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