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題的試題不是五經裡的,而是出自於《管子·明法》
“所謂治國者,主道明也;所謂亂國者,臣術勝也。夫尊君卑臣,非計親也,以勢勝也;百官識,非惠也,刑罰必也。故君臣共道則亂,專授則失。夫國有四亡令求不出謂之滅,出而道留謂之擁,下情求不上通謂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謂之侵。”
今天的考試裡出現這一道題,當然不是出題考官們搞錯了。
因為四書五經總共就那麼幾十萬的字數。
科考舉起這麼多年,光出四書五經題越到後期越難出題。 sh✩ug✱❋fo
所以在這種時侯,在會試的時侯,諸子百家如《莊子》《墨子》《管子》《法言》《吳子》等等一系列的文,都可以列為考題的。
如第一場考試,考題完全取自四書五經。
但這第二場考試,就不是死板的只出五經題了,諸子百家都可以進考題,算是綜合題四道。
不過一般來說是都是取經義兩道,其他百家兩道。
所以看到這一題,鍾書毓並沒有奇怪。
她被難住的問題也不是因為她沒有熟悉諸子百家這些書籍,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此話解釋過來其實很好解釋。
所謂治得得好的國家,是因為君道強明。
所謂混亂的國家,是因為臣下的“私術”太盛。
君尊臣卑,不是由於臣對君的親愛,而是君主透過權勢壓服的。
百官盡職,不是由於君對臣的恩惠,而是刑罰堅決的結果。所以
所以,君道與臣道混淆不分,國家就要混亂。
把國權專授於人,君主就會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