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航空界的難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航空界的難題 (2 / 2)

為此很多廠想了很多辦法,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可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的培養那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出來的。

更何況,人又是最為複雜的物種,全心全意的培養出來,萬一哪天這些人才覺得不爽利辭職不幹了怎麼辦?

更何況這種高素質工人的成本也高的離譜,真要大規模使用的話,光用工成本就能壓垮一家企業。

正因為如此在工業界有一個不成文的共識,那就是一線工人越普通越好,最好普通到只需出出力氣就能把活兒做成就行。

就比如說汽車的流水生產線,工人只需擰緊幾顆螺絲,搬運幾扇車床即可,即便有人離職也可以迅速在社會上補充,因為這些簡單重複的活計只需簡單的崗前培訓就可掌握。

航空工業部門其實很想借鑑汽車生產線的這種做法,一來可以降低人工成本,二來也能進一步擴大產能,攤薄產品的生產成本。

可問題是,航空製造業的特殊性根本就沒辦法令一線的製造崗位照搬汽車生產,於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圍繞如何工人的高素質與擴大規模之間的矛盾,世界各大航空製造商想了很多辦法。

就比如說用數控機床代替原來的手控機床,再比如說用自動化裝置代替普遍的人工……這些做法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另一方面卻對航空廠工人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畢竟飛機制造很多死角、邊角是自動化機械做不到的地方,已就需要人工完成,而這些邊角、死角的裝配和生產普通工人根本無法勝任,只能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才能完成。

因為只有他們才能判斷這些邊角、死角圖紙上想要的詮釋的內涵,且可以快速的勾勒出應該應用的工藝和裝置。

如果沒有十幾年從業經驗的老師傅根本就辦不成這麼複雜的事兒。

但這樣一來就又陷入了一個悖論,想要擴大規模上哪兒找那麼多經驗豐富的老師傅?

擴大不了,產能就上不去,產能上不去就意味著效率不高,效率不高成本就沒下降,成本沒下不就等於是白忙活!

結果這個困擾航空界數十年的難題竟然被中國騰飛開發的這套技術給解決了,儘管對一線工人的要求同樣很高,但相較於之前本科生的級別,應用中國騰飛新技術的廠家只要中專生級別的就夠了。

至於之前需要老師傅的,現在只用本科生這類普通工就能勝任,因為這套技術所做的無外乎就一句話:儘量不用腦子!

喜歡騰飛我的航空時代請大家收藏:(騰飛我的航空時代新書海閣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