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騰飛我的航空時代> 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獨一無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獨一無二

不用腦子就可減少培訓時間,就能夠做到如工業革命前後火槍手代替弓箭手一樣,擴大整個基數。

然而中國騰飛開發的這套技術只是降低了航空製造業的門檻嗎?

當然不是,只見莊建業自信滿滿的說道:“透過我們實際的測驗和實踐,應用基於模型定義的三維設計製造技術和線上關聯設計技術這兩項新技術後,我們的設計工作量減少了40%,生產準備時間縮短75%,製造週期縮短了30%,過去我們生產一副機翼需要至少2個月的時間,如今靠著這兩項新技術只需要8個小時,一個工作日即刻……”

“小莊,你剛才說……你們已經將這兩項新技術投入到了實踐?”

莊建業話剛說了一半兒,就被一位海軍首長給截住了話頭,不止是這位首長,現場的其他人同樣難以置信的看向莊建業。

因為從莊建業剛才的話裡,這些個人精敏銳的捕捉到一個關鍵詞“實踐”!

莊建業毫不猶豫的點頭:“目前我們已經將老永宏廠的一號車間、三號車間和八號車間利用這兩項技術進行了改造,從而打造成迄今為止國內……哦,不……應該說是在國際上都屬於領先範疇的現代化航空生產廠……”

莊建業這邊話音既落,身後的螢幕牆忽然一閃,顯露出三個分隔畫面,分別是一號車間、三號車間和八號車間。

莊建業走到螢幕牆指著上面的畫面繼續說道:“八號車間主要生產機翼和垂直尾翼;三號車間主要生產的是前後機身分段,一號車間則是中央翼盒和中機身段,目前三個車間所生產的是FCBN—200200型的量產型號,之前的6架FCBN—200300型首長專用機就是由這裡生產的。

為此我們充分發揮中國騰飛在航空專用加工裝置,數控軟體技術,機械自動化,柔性加工、鐳射精確測量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結合基於模型定義的三維設計製造技術和線上關聯設計技術這兩項新技術,將這三個車間打造成全新的數字化車間,大家請看這裡……”

莊建業話音即落,一號車間的畫面開始放大,很快就定格在一座龍門式車銑複合加工中心上,而另一側的畫面則被切換成一行行晦澀難懂的資料程式碼,隨著這一行行資料程式碼有規律的運動,畫面上龍門式車銑複合加工中心開始運動。

先是底座的真空柔性夾具根據坯料的曲面調整好矩陣,旋即吸附在坯料之上,緊接著測量探針在12米長的坯料上選取幾個點進行檢測,緊接著五軸刀頭運轉開始在坯料上進行高精度切削加工。

整個過程現場只有一位維護工程師,至於裝置的操作人員根本就沒有,但裝置就這麼自動的運轉起來,彷彿莊建業有魔力一樣,一句話就能號令這裡所有的機械裝置。

“這……這……這……這是怎麼做到的?”

董老愣愣的盯著螢幕,見鬼一樣問出這麼一句話,沒辦法,因為畫面所展示的已經不是簡單的自動化,而是隻有科幻中才有的智慧化。

莊建業卻笑著回應道:“我們透過計算機網路寬頻和光纖通訊系統,結合中國騰飛基於JSNB工業設計軟體為底層邏輯開發的最佳化演算法架構,可以在我們這座艦載機研製小組設計大樓內將加工所需的程式透過光纖寬頻傳到畫面中這臺NB—798M型七軸五聯動重型龍門式車銑複合加工中心,完成所需的加工操作……”

說著,莊建業點了點螢幕,畫面再次切換,很快莊建業選取三個車間的幾個不同工位,繼續說道:“類似的還有我們的NB—857P型自動鋪絲機,NB—225H型六軸四聯動加工中心,NB—132F型弧形滑到自動鉚接機器人,NB—112F型自動鉚接機……”

莊建業一連串說了幾個NB系列航空專用加工裝置,都跟之前的龍門車銑複合加工中心一樣,畫面一側是裝置加工場景的特寫,另一側是執行的工況資料和加工的數控程式。

且每說道一個裝置,都會在莊建業提到的第一時間自動執行,彷彿莊建業的語音能夠命令遠處的生產車間一樣。

當然事實上莊建業並沒有那麼神,之所以能夠有如此效果是因為現場的工作人員利用對講機與樓上的工藝控制大廳聯絡的結果,因為工作人員喊話的聲音在場人都是聽得到的,可繞是如此,震撼程度依舊令現場的專家和首長們猶如再看科幻大片一樣。

就算是用樓上的計算機遠端控制那也非常科幻了好不好,要知道類似的場景只有歐美的科幻大片中才有,可是今天他們竟然在現實中,而且還是在國內的現實中真真切切的體驗了一把科幻變成現實!

“這是個好東西……好東西呀……如果我們國家的航空製造廠都能有這麼一套,那咱們國家的航空技術水平絕對能上一個大臺階。”

一位專家組的專家發出一聲感慨,目光卻是看向人群后的黃峰,作為東北航空工業集團出身的老專家,這一眼的深意不言而喻,那就是明著告訴黃峰這位現如今東北航空工業集團的當家人,瞧了這麼久也應該知道中國騰飛的優勢所在了,咱們東北航空工業集團的底子又不弱,中國騰飛能搞,咱們是不是也能搞個不差的?

黃峰又不是傻子,自己單位出去的老專家這麼明顯的暗示哪能聽不明白,不過黃峰卻沒有回話,更準確的來說根本就沒有勇氣去回應,原因很簡單,這套裝置和系統既然能做到獨步全球,那可能輕易就能做到?

老專家又不是傻子,眼見黃峰做起了縮頭烏龜,也是氣不打一處來,可還沒等他有什麼反應,對面的莊建業卻搶先一步開了口:“聽這位教授的話,似乎以為我們的這套體系很容易就能複製出來?”

“我倒沒說容易,不過要是用心的話,我覺得不會太難。”老專家也沒回避,直接說了自己的想法。

結果此話一出莊建業便笑了:“的確如你所說,並不難,也不過是工控軟體花了我們15年的時間、專用裝置花了我們12年、柔性工裝花了我們8年、JSNB工業設計的底層架構花了我們6年……期間的人力、物力耗費無數這才成就現如今的獨一無二……呃……獨一無二這四個字應該知道什麼意思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