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流~~~變迴圈~~~”
這種說法源於日本,國內援引這個比較中二的說法主要是因為變迴圈航空發動機的科普介紹最先來源於日本。
沒辦法,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可以說是這個星球上僅次於美國的科技強國,先不說每年的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就說索尼的超薄隨身聽、松下的背投彩電、三洋的滾筒洗衣機……隨便拿出一個都是滿滿的科技感。
就連當時日本的動漫也多以太空戰艦、未來戰士、外星機甲這類科技感十足的題材流傳於世,就連《龍珠》這樣描述武道類動漫中都加入了布林瑪這樣的具有強大科技創新力的白富美。
遠非十多年後某忍著,某海賊那樣雖熱血,但整體完全保守話動漫可比的。
在這樣的氛圍下,日本社會對科技的狂熱和追求遠遠超過其他的地方,特別是對美國先進技術的跟蹤,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及時有效。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日本上下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雖然在二次大戰中被強大的美國人給按在地上好頓摩擦,但在經濟、科技這樣看不見的戰場上勤勞、能吃苦且富有紀律性的日本人不見得就比美國爸爸差。
甚至還有可能一舉超越,屆時日本和美國誰叫誰爸爸還不一定呢。
正因為如此,日本幾乎把目光盯死在美國的科技界,對美國在技術領域的一舉一動比自家媳婦兒還關心,恨不得美國人做出一項技術成果,日本人就準備有樣學樣的搞出一個更好的。
就比如說,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研發的GE21型變迴圈航空發動機,在美國國內都鮮為人知,但獲知訊息的日本人卻在第一時間對這項技術進行了科普,旋即便在政府所屬的航空技術委員會中立項,誓言要發展日本的變迴圈發動機。
當時還只是八十年代初,連世界另一極的蘇聯都對變迴圈發動機懵懵懂懂,日本就準備藉著變迴圈這股東風實現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彎道超車。
不得不說當時的日本科技界的眼光還是很厲害的。
要知道變迴圈航空發動機之所以稱之為變迴圈,關鍵就在一個“變”字,簡單來講就是透過對涵道比的改變,從而令航空器在不同狀態下擁有遠超裝備傳統航空發動機的效能。
比如說更遠的航程和更快的速度。
也正因為如此,變迴圈航空發動機被稱為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作戰飛機的首選,成為顛覆現有航空發動機技術路徑的潛力股。
如果日本能夠沿著這條技術路線走下去,即便做不出變迴圈航空發動機,但也能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上一個大臺階,畢竟日本人並不缺技術和人才,三菱重工的重型燃機輪機就跟通用動力在全球競爭中打的有來有往,只要日本肯下功夫還是大有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