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俄國人乾脆跟老林子的熊瞎子一樣,裝起了熊,任憑美國人如何叫囂,全當聽不見,叨逼叨煩了,就甩出一句話:我的戰術核武器比你老美的GBU—28型鐳射制導鑽地彈威力大,不行咱們試試,看看誰先逝世。
美國人訛詐俄國人不成,自然是鬱悶,但讓世界看到解體後俄國窘迫的同時,也意識到這類鑽地彈的巨大價值。
於是歐洲、俄國、新德里甚至巴西都開始了自己的鑽地彈研製計劃,國內自然是不甘人後,畢竟相較於其他國家,面對隨時有可能進入軍事鬥爭的東南沿海地區,地下掩體可謂琳琅滿目,到了八十年代末更是重新構築了綜合地下指揮所。
除此之外,各軍兵種、各重要戰略節點、各重要倉庫、甚至是飛機的機堡掩體都實現了地下化或半地下化。
不說別的,就拿對方的堅固機堡來說吧,光用特種水泥構築的鋼筋混凝土層就達到4米後,不僅如此機保頂部和內部還分別鋪設了一層100mm厚的裝甲鋼板。
期防禦力足以抵禦1000公斤炸彈的直接命中。
如果沒有有效的破防手段的話,根本就沒辦法將對方的戰機拍死在地面,只要稍作喘息,對方便會利用野戰機場、高速公路甚至是一級公路緊急起飛,再次跟我方展開制空權的爭奪。
這也是為什麼在大事件後,歷次的兵棋推演中,空軍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拿下戰區制空權的重要原因。
拳頭不硬,當然就砸不爛對方的子孫根,自然也就擋不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殘酷現實。
正因為如此,國內部隊,尤其是航空兵部隊,對能夠毀傷堅固機堡的鑽地彈可不是你有我也有的檸檬酸心態,而是切切實實的剛需。
只不過國內的鑽地彈技術路線非常的簡單粗暴,那就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用最大的速度,硬碰硬的打穿所有防禦,直接引爆子孫根。
之所以選擇這條路線,原因很簡單,“殺手鐧”計劃中就涉及到超音速甚至是高超音速攻擊,雖然打擊目標是大型水面艦艇,可稍加改進,整合到戰術彈道導彈上不就能夠實現對高價值地面目標和堅固掩體防護目標進行打擊了?
這個邏輯真的是一點兒毛病沒有,問題是……“殺手鐧”計劃尚未完成,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設想也就沒辦法快速實現,於是部隊方面除了乾著急也沒辦法。
結果就在包括總部首長在內的各軍隊領導從長計議,準備再等幾年瞧瞧情況時,莊建業的騰飛集團竟然拿出了自己的鑽地巡航導彈。
儘管單價高達1000萬人民幣。
可如果這款宛若中型無人機的東西真的能準確的命中某偽政權領導機構,並突破樓層直接貫穿到16米深的地下指揮掩體,一舉滅掉偽政權的重要領導人,別說1000萬人民幣了,就是一個億,十個億都值。
只是這東西到底有沒有莊建業說的那麼邪乎,真的能達到破開10米厚混凝土或40米厚的土層?
正因為如此,總部首長的質問中著重強調了戰略兩個字。
莊建業當然知道總部首長的意思,知道是該上乾貨了,於是連忙讓人切換背投彩電的畫面,隨即將一個封著“機密”字樣的檔案袋當著眾多部隊領導的面兒開啟,從裡面拿出一盤錄影帶,隨即推入錄影機裡,很快電視上便出現茫茫戈壁的畫面。
“這是……這是……”一位部隊領導見到這幅景象,立刻指著畫面驚呼道:“這是50年代末在河西走廊的玉門關外建的地下彈藥儲藏庫,後來因為離蘇聯太近了,容易遭到打擊就被廢棄了,部隊整建制遷到了……唉~~那是……轟隆……”
這位領導正準備把當年的往事聲情並茂的講述一遍時,畫面中一枚DZB—1500空射巡航導彈以近乎垂直的姿態砸向那座地下倉庫,旋即電視的擴音器裡突然傳來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緊接著畫面便被氣浪弄得抖動不已,待硝煙散盡。
畫面重新清晰,那個之前還高談闊論的部隊領導一臉見了鬼的指著螢幕,話音顫抖著呢喃道:“28米深,還有2米的混凝土加固層的地下倉庫……就……就……就這麼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