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然後這一巴掌上的發達國家就可以開心的割韭菜了。
這也是為什麼二十多年後加拿大的龐巴迪和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要將發展良好的支線客機業務低價轉讓給歐洲空客和美國的波音。
不是這兩家支線客機巨頭不夠優秀,而是兩家企業根本不具備航空全產業鏈,不少關鍵技術依賴進口,甚至類似鐳射陀螺儀這樣的核心裝置只能美國、歐洲二選一。
平時跟在巨頭後面吃點兒留下的湯水也就罷了,眼瞅著兩家公司的支線客機越做越大,馬上就要成為幹線客機爭奪主流民航客機市場,美國和歐洲立馬就在關鍵技術上卡脖子。
也不禁運和制裁,就是把價格這個技能點狂點到滿,各種獅子大開口,一來二去就把你的產品成本推到高不可攀,然後……就可以美美的割一波韭菜了。
正因為如此,現在這個星球上把航空、航天混出個出人頭地的模樣,可不是把飛機送上天,把衛星打到太空就完事兒了,還要能用,好用,讓人用了就放不下。
這樣才能讓資金和技術動起來,形成良性迴圈,若是隻管投入,不求回報,那就是典型的蘇聯模式,長久不了。
而騰飛集團想要達到在全球航空、航天領域形成良性的大迴圈,現階段要做的就是一點,那就是補齊自己的短板。
導航系統,作為航空、航天最為重要的基礎設施,是騰飛集團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兒,人家有鐳射陀螺儀你沒有,人家有星光導航你沒有,人家有自主可控的衛星導航你沒有,哪怕你的飛機做得再漂亮,飛行效能再出色,到了天上有很大機率成為瞎子、聾子,那也沒人敢買的飛機。
這也是為什麼,莊建業拿出獲得的蘇聯導航技術資料,並極力爭取成果共享的原因,不但能夠降低騰飛集團的研發成本,等取得成果後騰飛集團還能以極低的成本獲得技術支援,從而完善自身的產品,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從這方面計算,騰飛集團何止賺一千萬,幾個百個一千萬都不止。
實施也印證了莊建業的預想,因為很快騰飛集團便從導航技術聯盟中獲得首批成果,那便是天頂星—1星光導航系統。
該系統採用一套國內自主研製的星敏感器,將其安放在從俄羅斯進口的採用鐳射陀螺儀為核心的陀螺平臺,光學系統為兩片式卡塞洛林結構,主鏡片和次鏡片使用了鈹作為材料,表面鍍銀,無捅結構,直接安裝在平臺孔中。
探測器採用日本佳能80*80畫素的CCD感光元件以及配套的半導體致冷器,星敏感器光學系統的孔徑為90mm,帶機械快門,平時隱藏在TY—6無人機的機身中部,使用時遮光罩採用彈簧壓緊方式,使用時彈出,自動對準錨定的恆星星座。
整套系統的測星精度最高可達2.8角,單獨導航精度可到到95米,配合慣性導航系統實施複合導航,精度可以進一步提高到60米。
要知道,TY—6無人機使用GPS的民用低配版本的最高精度也不過才80米,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天頂星—1星光導航系統完全可以替代GPS的的低配版。
陳放在瞭解完天頂星—1星光導航系統後,雖然頷首表示認可,不過還是嘬著牙花子對莊建業說道:“東西是好東西,就是……價格貴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