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變電工程將進入一個新時代,地形不再是我們的阻礙!”
當張平因為尿急的一句話,成為星洲日報頭版頭條的標題後,星洲變電公司就徹底火了,緊接著什麼少數民族地區終於有了電;本省電力施工邁上新臺階的報道更是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
張平瞬間就稱為星洲的風雲人物。
各類媒體專訪,各種研討會,各種榮譽稱號,跟雨點兒一樣拍在張平身上,使得張平立即稱為星洲電力口的工程技術專家,學科帶頭人,改革先鋒。
他所領導的星洲變電公司也被省電管局評為先進集體。
這還不算,星洲市領導,省領導,乃至上級部委的領導,一個接一個的來到臨星河輸變電工程現場視察,高度評價那叫一籮筐,搞得張平是暈頭轉向,應接不暇。
露臉了,露大臉了。
被榮譽堆得暈頭轉向的張平,懵了好幾天終於是反應過來,旋即便向省電管局打報告,以創新施工模式,推進輸變電工程高效發展的名義,希望採購四架ty1無人機,用於複雜地形的線纜架設作業。
若是放在以前,價值26萬的超級採購,省電管局想都不想就得打回去,開什麼玩笑,有二十多萬買什麼模型飛機?買臺日本進口的剷車不比那有用?
可現在不同了,張平及其採用的無人機複雜地形引導繩施工作業,代表的是先進的施工技術,代表的是電力口的創新,代表的是改革的方向。
鼓勵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會反對?別說26萬人民幣,就是26萬美元,省電管局掏得也是心甘情願。
於是乎在二十三分廠決定ty1無人機研製的五個月後,第一筆四架26萬元的訂單便落到他們頭上。
26萬人民幣的總價相較於如今二十三分廠的出口模型機、製冷裝置核心配件兒以及電風扇三大業務來說,連個零頭都不到,但莊建業還是很高興。
這證明當初他的造飛機夢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當然這也離不開他初期定位的準確,那就是瞅準星洲變電公司對複雜地形的施工需求,再輔以租賃、分期付款等優惠條件,另其得到充足體驗,等一切榮譽加身後,ty1無人機也就順理成章的賣出去了。
不過相較於樂呵的莊建業,參與研製的林光華,王和平,江師傅,岑師傅等人卻很氣憤,原因很簡單,星洲變電公司把所有好處都攬在自己懷裡,對ty1無人機出處卻隻字未提,通篇都是他們如何如何創新,如何如何心繫偏遠地區,如何如何響應改革號召。
二十三分廠連個毛線都沒有,好像所有事情都是星洲變電公司做的,他們二十三分廠連個打醬油的都算不上。
對此莊建業卻不以為意,媒體把你的名聲吹得再響有什麼用?當飯吃,還是當錢花?星洲變電所把名聲都背了,到頭來還不是得乖乖掏錢買飛機,有能耐他拿報紙充數呀。
只要把肉吃到嘴裡就行,其他的都是浮雲。
被莊建業這麼一說,林光華等人這才少了些怨氣,然後開始討論如何增設ty1無人機飛機生產的事。
如今三大業務已經將不大的二十三分廠塞得滿滿登登,租借給星洲變電公司的那架ty1無人機,還是趁著出口美國的二戰高階模型機產量稍減的閒暇,在後廠的平方車間裡一點點兒攢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