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到了一定的程度,留給你的就只有糾結。這可不是什麼矯情,看看美刀的實際購買力,這十幾年可是一直都在下降的。
你在五六十年代,手裡握著二十億美刀就敢說世界首富。這才過了多少年,想要成為首富,百億隻是起步價!
六十年代的米國首富要是活到現在,這貨沒準會破產。石油價格被從三十打落到了十塊,而且,這個十美刀可是90年的,如果和六十年代橫向對比,最多就是二塊錢。
石油不靠譜,黃金不靠譜,白銀更加不靠譜。那麼問題來了,想要保住眼下的這些投資,你該何去何從?
想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別說什麼難如登天,在他的有生之年,解決這個問題是絕對沒可能的。
貨幣發行權,貨幣定價權掌握在別人手裡,你再是如何的努力,也是枉然。
既然沒有太好的應對方法,又不能搞一個貨幣機構取而代之。那麼,四處出擊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在財團看來,威廉懷特的極速擴張毫無章法,一下子房產,一下子石油,一下子又成了礦業巨頭。他們有些不明白了,你丫的主營業務到底是什麼。
加上半導體和娛樂業,他們愕然的發現,不知不覺之中,懷特資本已經滲透進入了眾多的行業。
雖然看上去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毫無章法。他的投資卻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衣食住行。所有的產業都是瞄準這個最終目標。
誠然,這些定價權並不在他手裡。但是,財團依舊不能對他產生影響。
或許,你們可以集中力量擊潰某一個產業,但是,他的其它產業只要沒有問題,人家是不在意的。
就像現在的石油,威廉懷特根本不在意這些虧損。
嘖,如果全面擊潰他的產業?
好吧,想想也就好了,如果米國的衣食住行全部出現問題,他們的結局會很悲催。小鬍子做不到的事情,未必美帝做不到。在這片大陸上,你還見得到幾個印第安人?
好吧,或許感恩節的時候會拿出來感懷一下。
對於自己的所作所為,美帝沒覺得有啥不妥。在很長一段時間,這都是他們的主旋律。
小的時候不太懂,看西部片的時候總是在想。這印第安人為啥這麼壞呢?
呵呵,指鹿為馬到了這個程度。美帝比趙高的水平要高。
“老闆,剛才皮特卡瑞斯先生通知我們,土澳的兩家公司可以簽約了。詢問我們是否需要槓桿收購。”
“槓桿不需要,我大致需要25億美刀的授信,如果他們提供的條件尚可,我會非常樂意接受。”
“呵呵,他們會接受的,在那些董事看來,這才是和解的訊號。”
“唉,說穿了,我也鬥不過他們,相互妥協而已。”
幾十億美刀對於大摩來說,也不算是一筆小錢。事實上,他們也拿不出如此多的現金。當然了,投行有投行的辦法,威廉懷特的信用堅挺,這種授信更像是背靠背的週轉。
在華爾街玩收購,你有三五億的現金,就可以收購三五十億的企業。當然,你如果本就有三五十億,這個收購就更簡單了。
威廉懷特是有錢,卻也不會降低自己的流動資金。這次能夠順利的完成收購,也是因為鋼鐵企業利潤下降明顯的緣故。
五十年代初期,鋼鐵企業的利潤率,一度達到恐怖的60%。當時的那個歐洲復興計劃,確實讓他們狠狠的賺了一大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