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2章內戰中的哥倫比亞
透過巴拿馬戰爭,美國實際上已經控制了巴拿馬運河,也就控制住了兩大洋之間最便捷的海上交通樞紐。
在地圖上,哥倫比亞的國土就像一個大托盤,海岸線向南北兩側延長,鉗制住了巴拿馬運河兩個出口以外的大片海域。
怎麼說呢,就跟蘇伊士運河邊上的衣索比亞、沙特一個樣。
歷史上,巴拿馬和哥倫比亞是一個國家,叫做哥倫比亞合眾國。一個統一完整的哥倫比亞肯定不利於美國利益,於是自我標榜為自由之神的美國,策動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單獨建國。
就跟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一模一樣。
這招不新鮮,英法美意攛掇吉布提從索馬利亞分出去,也是這麼個過程。
美國牢牢控制巴拿馬,利用運河收過路費,但南邊那一大坨國土面積的哥倫比亞始終是個隱患。
怎麼辦?
把自由的思想傳過去,讓他們窩裡鬥。
二戰結束後,騰出手的美國,很快把他們的政治體制傳播到了哥倫比亞。
於是,哥倫比亞有了兩黨制。
自由黨和保守黨。
順便提一嘴,30年代成立的哥倫比亞共C黨,則被打壓得幾乎被消滅,領導人上臺一個被暗殺一個。
兩黨制之下,哥倫比亞人民越活越自由,學校不再傳授天主教,工人階級有權利罷工,土地可以私有化,每個人都有權投票選總統。
兩黨為了拉選票,無所不用其極。
21世紀哥倫比亞已經相對溫和多了,但在20世紀中後段,哥倫比亞那叫一個血雨腥風,今年自由黨的人暗殺了保守黨的領袖,明年保守黨的部隊端掉了自由黨的黨部。
比如,1949年保守黨人戈麥斯當了總統,執行的是親近美國的政策。第二年,自由黨就發動農民起義,組建游擊隊,跟政府軍打仗。
這一打,一口氣就打了個八年,哥倫比亞人口都被打沒了五分之一。兩黨領導人發現,不能再打下去了,再打就真的亡國滅種了。於是在1957年,兩黨達成協議,組成全國陣線,兩黨輪流當總統,共同組閣。
哥倫比亞人民不打內戰了,美國又來了新招式。小兄弟你們來加入世貿吧,大哥帶你賺大錢。於是,外國銀行、基金、信貸、保險公司大量進入哥倫比亞。哥倫比亞那些土著企業哪裡是美資的對手,到了70年代,全國最值錢的行業全部被外國資本控制,連石油鑽井平臺也改姓美。
哥倫比亞兩黨內閣一看,這不行啊,國家經濟全盤外國化了,於是在1974年頒佈法律,石油、銀行、信貸、保險等等機構實行國有化。
還沒來得及實施經濟改革,哥倫比亞忽然又開始打內戰了。鬼他媽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游擊隊,裝備那叫一個精良,碾壓ZF軍,全國在鬧農民起義。這一開打,內戰又稀裡糊塗打了八年,人口又打沒了四分之一。
到了1982年,當局頒佈法令,赦免所有參與游擊隊的人,求全國人民別再打了。
當局與各支游擊隊談判,又談了三年,來到1985年,總算停止了大規模的交火,但是零星戰鬥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