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評分更嚴格、也更權威的“蔚藍星豆瓣網”,“電影時光網”給杜版《那些年》打出的評分,也高達7.4分。
作為對比,在全球席捲了28億多票房的舒宜歡導演作品《津門三俠》的評分是6.9分。
這部《那些年》能夠取得如此成績,杜採歌自然以“海明威”之名在電影圈子裡被人刮目相看,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能夠協助杜採歌拍出這部電影,副導演劉梓菲也讓自己的名字成功地被一些人記住了。
其實已經有人向她發出了邀請,請她去當副導演。
只是,劉梓菲惦記著杜採歌的承諾——她再配合杜採歌拍一部微電影,接下來杜採歌就會給她寫劇本,給她投資,讓她自己去獨立執導。
當然不可能馬上讓她開拍大電影,大機率會是微電影或者電視劇。
“都麻利點,動起來,不要耽誤時間!”動力十足的劉梓菲扯著嗓門吼了起來。
現在她越來越有導演的風範了,原先那點職場美女、小家碧玉的氣質已經蕩然無存。
而她對杜採歌的那些落不到實處的情感,也被吹散了不少。
但劉梓菲不後悔。
這正是她一直想做的事。
……
“第144場,2鏡,第2次。”
“場記打扮,Action!”劉梓菲用脆生生的聲音發號施令。
喊完,她就緊緊地盯著大監視器。
因為《老男孩》劇組的資金比較充裕,杜採歌從公司呼叫了4臺攝影機,當然大多數時間是用3機位拍攝。
此時除了劉梓菲之外,還有三名攝像監視、兩名燈光師和一名焦點監視在同時看著各自面前的監視器。
投資700萬大華元的電影,相當於地球上投資2000萬軟妹幣左右,已經算是中等規模的投資了。
所以杜採歌這次,再次擴大了劇組的規模。
鏡頭裡,是一家小飯店,緊湊,面積非常小,只擺了幾張桌子,但是打掃得很乾淨。
此時只有兩張桌子上有人吃飯。
攝像機沿著滑軌推進,來到後廚。
鄒國勇正汗如雨下地揮舞著鍋鏟,煤氣灶的火苗吞吐搖擺,將附近的空氣加熱到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