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王亥最後一次貿易是與黃河以北的有易氏。《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王亥託於有易,河伯僕牛,有易殺王亥,取僕牛。”《山海經·大荒東經》注引記載:帝洩,
“十二年,殷侯王亥賓於有易,有易殺而放之。”還說
“殷王子亥賓於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是故殷王甲微假師於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這就是說王亥由於在貿易時在有易居住時間過長,引起對方不滿,被對方殺死。
在當時商族日益強大的情況下,王亥的這些商業貿易行為也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王亥被殺除了商業貿易中雙方發生分歧之外,也不排除政治方面的因素。
但王亥被殺並未影響商部落的強大,商人所從事的貿易活動也並未因此停止。
王亥死後其子藉助於河伯的武力,打敗有易氏,殺了有易氏國君綿臣,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
商只所以能夠取代夏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商人所從事的商業貿易使其日益強大可以說是不爭的事實,商人的商業貿易活動為商滅夏打下了堅實的物資基礎。
在《中國通史》中就說:“湯滅夏以前,商已是一個興旺的小國。《詩經·商頌·玄鳥》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也說明了當時的商國已是房屋成片、人口眾多的狀況。隨著商業的發展,交易的貨物必需增加其數量,夏后氏早已利用奴隸,商應有更多的奴隸從事生產。商國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比夏朝進步。因此造成代替興起的形勢。”在中國商業史上,殷人
“肇牽車牛遠服賈”和王亥從事商業貿易並因此被殺害的記載是中國古代文獻關於商業和貿易行為的最早記載,王亥又是當時商部落的首領,所以,王亥可謂是中國商業第一人,即中國商業的鼻祖。
因此,王亥受到殷商後代的隆重祭祀就決非偶然。在《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中說:“然則王亥祀典之隆,亦以其為製作之聖人,非徒以其為先祖。”在《殷墟卜辭綜類》所收祭祀王亥的卜辭,就多達96條。
殷人有時用祭天的禮節來祭祀王亥,可見王亥在商朝人心中具有極高的威信。
正是王亥所開創的畜牧業和所開始的商業貿易活動給當時的商部落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商部落迅速壯大起來。
《管子·輕重甲》記載,商湯時,的統治者驕奢淫逸,揮霍無度,夏桀僅女樂就有三萬人,而且
“無不服文繡衣裳”。商湯則採用宰相伊尹的策略,命令自己部落的婦女趕織
“文繡纂組”,換取夏朝大量的糧食,透過這些商業貿易活動,為滅夏準備物資基礎。
由此也可見,商國的強大應是從王亥所進行的商業貿易這場經濟革命開始的。
透過持續不斷的商業活動,使商族的糧食日益增加,國力日漸強盛,商國終於在湯時取代夏朝,建立起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商王朝。
商洛市丹鳳縣文史專家童正家在《古商國所在商榷》一文中列舉的史料我原則贊同,比較客觀公正地論述了古商國變遷,我研究認為,歷史資料雖然沒有明確商洛作為古商國國都,但應該屬於一個重要部落,有時候甚至被封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小商國。
在這個山高皇帝遠的自由王國裡,手工業、冶煉技術和原始物品交易比較活躍,在那個時代頗有名氣,人們對
“商”記憶尤深,這便是商洛的
“商”來歷之意。童正家此文可看出古商國遷移概況,也可作為我關於商洛地名來歷的佑證,其文如下:契為商族始祖。
父帝嚳、母簡狄,吞玄鳥(即燕)卵生契,故有玄王、玄帝之稱。原系虞舜之臣,任
“司徒”之職(掌管頒佈政教法令)。《國語·魯語上》載:“契為司徒而民輯”。
《史記·殷本記》稱: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