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先生,久仰大名。來得冒失,還請不要見怪。”寅大將面對迎上來的龍在雲,也是表現得增加了三分客氣。
這龍在雲中等身材,胖瘦適中,頭戴一頂東北常見的水貂皮的帽子,身上居然穿一件平常不過的灰布棉衣。此人生得生得龍眉鳳目,皓齒朱唇,三綹短鬚,三十四五年紀。
這時候,小王更堅信了一件事。那就是,人的氣場有強有弱。這個龍在雲的氣場,就是非常強大,雖然他的著裝樸素,臉上也沒有表現出什麼樣的自信和不可一世。雖然之前,聽老爸講過這方面的東西,但是並沒有什麼人可以做例子,來切身體驗。自己結識的幾位大人物,雖然都有這樣的能力,可是成為親近之人,反而不容易感受得到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環繞在身體周圍的氣場。很多人也肯定都見識過,或者感覺到過氣場的存在。只不過,大多數人都忽視了,或者是錯誤地解讀了這種體驗。
一般來說,自身具有修為的人,通常都能看到人類頭部四周閃耀的不同的光圈,有大有小,有亮有暗,這其實就是氣場的一部分。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比如生活之中,孩子更容易觀察和體驗到氣場這種東西,而且,他們經常把這種體驗用塗鴉的方式表現出來。看看孩子的畫作,他們會給不同的人物塗上不同的色彩。這是因為在他們看來,不同人身上的能量具有微妙的區別,其氣場也帶有不同的顏色。只是孩子看到了不同氣場的顏色,然後用畫筆表達出來了而已。不幸的是,大人的批評和糾正卻無情地扼殺了孩子這種與眾不同的感覺方式,就像我們的父母冷酷地扼殺了我們身上這種與生俱來的感應能力一樣。
老王認為,氣場是一種能量場,存在於一切物質的周圍。不管是人,還是動物,甚至是一棵樹,一塊石頭,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氣場。人類的氣場就是一種環繞在身體周圍的能量場。它以人的身體為中心,向四面八方發散。健康人的能量場在身體周圍形成標準的橢圓或雞蛋狀。普通人的氣場存在於身體周圍一丈左右的範圍。據說歷史上某些偉大人物的氣場尤其強大,可以綿延數里,或許正因為如此,不論他們走到哪兒,總會有大批的追隨者。我們不難發現,在許多關於這些偉大人物的歷史記載中都會提到“光環”,這是他們強大的氣場中最容易被旁人覺察到的部分。
人的肉體和精神越健康,能量就會越活躍,氣場也會散播得越遠;而氣場越被充分激發,人就越有更充足的能量去做要做和想做的事。同樣道理,一個人的氣場越強大,受到外界不友善的負面的能量的干擾就越小;而當一個人的氣場虛弱,他會很容易受到外界力量的影響,表現為容易疲勞,產生挫折感,引起健康問題,降低生活效率。
想起了老爸的指導,結合眼前龍在雲的例項,小王的體驗更為深刻,也更思念不知道身在何方的父親了。
而此刻,老王與黃不了到達了枯松澗,就是十二星相的無涯子、常山君和黑甜君與護寶眾人大戰的地方。黃不了的感應之術的確了不起,雖未眼見,但當時之情形竟然能猜測得十中七八。
兩人當然也發現了,被掩埋的黑甜君的屍首。而黃不了居然從黑甜君的屍首上感應到了一種極其強烈的,難以說得清楚的東西。那是一種能量,或者是一種法力,再或者是一種標記。而這種感應的結論居然是:龍。
死了的黑甜君顯然不會再有這種強烈的氣場,那這隻能有一種解釋,就是還有更強大的存在,在關注甚至在操控這裡的情形。如果感應正確的話,面對龍這樣的真靈級的存在,虎王,熊王,包括老王,都不夠看的,甚至加在一起也不行。
見面必是固有的寒暄客氣,半晌禮畢,才由主人龍在雲引導寅大將等前往龍游幫的總部。
出乎小王的意料,從樺甸城到夾皮溝還有一百五十里的路程。這一路之上,兩人上了龍在雲的大轎。
狗爬犁則由張富貴安排交給專人照料,一路運送頗為坎坷的寶物鱘鰉魚,當然也由專門人手護送到指定位置了,到了此處,並不會有什麼意外發生了。
突然之間,小王驚訝地發現,之前龐大的儀仗隊伍,白色龍馬的馬車,金色樓車,怪獸和旱船,都不見了,而且是竟然詭異地無影無蹤了。只有甲士們還在大轎周圍。
只這一手,就可以令人歎為觀止。至少可以看出,夾皮溝龍游幫是有什麼樣的驚人的底蘊與管理效率。數千人的隊伍,只一會兒的工夫就消失得乾乾淨淨,這可不只是撤離這樣簡單的行動啊。
自己在學校的時候,兩千人的課間操,還需要十幾個體育老師加四十多個班主任組織,才有點訓練有素的樣子,在附近的學校中,那可是無與倫比的高大上啊。雖然跟這些專業儀仗隊伍沒有多大的可比性,但是,畢竟可以說明,單田芳老人家在評書中經常說的,“人要上千,扯地連天;人要上萬,無邊無沿”,不是虛構的。真正把成千上萬的人指揮得如臂使指,非大將之才不能為也。出現的時候,倏忽而來,千百人一次到位;離開的時候,倏忽而去,千百人走得乾乾淨淨,絕不拖泥帶水。而且,並沒有指揮者呼來喝去和什麼樣的哨聲口令。如果不是親身經歷,這種體驗是無法感受的。
大轎其實不像是人在抬,因為行進的速度極快,而且巨大如移動的城堡,這一點的確相當難以理解。
轎子作為交通工具,二人抬者為肩輿,四人抬的叫軟轎,通常所謂的“八抬大轎”,則是八個人來抬。普通的八抬大轎,總重近千斤,每個轎伕承重百斤稍多。依此判斷,龍在雲的這座大轎怕是要自重三千斤。因為不但分臥室和客廳,還有四位隨從。更有必不可少的衛生裝置,以及供沏茶燒水的爐具,品酒的桌案。
寅大將見多識廣,並沒有什麼驚訝的表情,可小王的臉上則是寫滿了難以置信。
龍在雲並沒有注意小王的表情,而是鄭重地問寅大將:“虎王,您是不世出的高人。您覺得,我的魂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