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諸神往事> 第四十六章 龍在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六章 龍在雲

既然想不明白,就索性不再去想,胡亂分析,也是無益。

相談已畢。巴雲山也告辭而去。帶著眾人,與剛剛甦醒過來但並未完全清醒的護法一路迴轉漠河。馬爬犁還有兩駕可以使用,就給他們一行人使用了。

至於張富貴與護送這條大魚,則直接放在寅大將的狗爬犁上了。張富貴也是見過世面的人,坐上狗爬犁,還是不住口的讚歎。

不止一日,到了樺甸夾皮溝,龍在雲親自出城相迎。

如果沒有見過龍老大,一定不知道,這世上還可以有這樣的排場。

之前張富貴低調的著裝,大方的出手,已經屬於驚世駭俗。但是看到這個場面,小王才覺得,張富貴實在是個奇葩:就像有一百輛限量版蘭博基尼瑪莎拉蒂的富豪,每天出門就開一輛老款捷達。

剛剛到城界,就有兩名從事模樣的人過來招呼,再打發人回去報信。

報信的人離開沒多久,從天邊忽然傳來了整齊的音樂聲,開始只是低低的,隨即聲音就越來越大,天邊盡頭處驀然出現百餘輛豪華馬車,彷彿蟲群般的鋪天蓋地而來。這些從人雖是成百上千,但個個速度奇快,一瞬間的工夫就接近了張富貴眾人。令人嘖嘖稱奇的是,每一匹馬都是純白體色。

整齊的馬車隊伍,都是四馬一車,這乃是古代傳下來的規格。古代駕二馬為駢,駕三馬為驂,駕四馬為駟,駟也稱乘。一車四馬為一乘。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按擁有兵車的多少區分國力之大小。規格上來說,天子是萬乘,諸侯是千乘之國。今天的場面,不足千乘,過於百乘。

純色的馬駕車,可不是一件有多容易的事情。《史記》中說劉邦“自天子不能具其鈞駟”,意思就是說,劉邦出行的時候,不能湊齊四匹一樣毛色的馬。固然開國皇帝一般不大喜歡講排場,也仍然能夠說明,“鈞駟”的難度有多大。今天的經濟條件不是古代任何一個時候能比的,但是這樣幾百匹純白色的馬車隊伍,仍然足夠震撼,小王與寅大將的內心觸動都是無以復加。

足足十幾分鍾,遠處的聲音一變,除了音樂聲外竟然傳來了雷鳴般轟隆隆聲,隨即在遠處出現了一座仿若山嶽的龐然大物。此物足有十餘丈高,通體淡黃,呈三稜錐般的金字塔形狀,在半空中徐徐地轉動不停。而在此物前邊,赫然有數十頭渾身金光閃閃的金翅飛鷹,飛在半空,牽引著徐徐前進著。在這巨大的金字塔旁邊則有一隊身穿戰甲手持巨刃的古代戰士裝束的衛士,整齊異常的簇擁著此金字塔向前行動著。此物看似極笨重,但是實際上速度並不慢,飛過時帶起的颶風,甚至將路旁的樹木全都吹的搖動不停,松濤大作。

再接下來的依仗隊更讓人意外,有無數人穿著奇形怪狀的衣服,裝扮成各種各樣傳說中的怪獸。或三頭兩翅,或龍首烏尾,或體形大逾百丈,或體形只有數尺,浩浩蕩蕩地不停走過,足有數百之多。這些古獸隊伍過後,又出現了一條條銀光閃閃的長長的旱船,一個個體長數丈,兩頭尖尖。每條梭形船上,都有兩名宮裝美女在操控。

“大伯,他們的行為怎麼這麼奇怪呀?”小王好奇地問。

“我所知有限,還是請張富貴先生給你說說吧。”寅大將也不客套,直接推出了張富貴。

張富貴當然不好太過客氣謙讓,悉心介紹說。

第一波,是純白色的馬車,取龍馬精神之意,夾皮溝最大的勢力就是龍游幫,當然要選取最有代表性的白龍馬來作引導,配樂也是選取上古雅樂。

第二波,仍是金字形樓車。並非金字塔,而是三稜錐狀的裝飾,因夾皮溝盛產黃金,特選用此種儀仗。除此功能之外,也並無特殊含義。只是拉車的金雕,即便在關東,也沒有百年的積澱,是無法尋得出的。即便以龍游幫之實力,也只有在最隆重場面的時候才使用。

樓車配備的衛士,是龍游幫最為神秘最為忠心無往不利的甲衛。當然了,甲衛分成金銀銅三級,金甲衛士不超過雙手之數,由犬守夜大人專司。今天在此出現的甲衛統統都是銀衛,即使銀衛的實力,也是不可低估的。按照張富貴的說法,銀衛的實力強橫,任意一人也還不如張富貴,但是隨意兩人恐怕就有必勝張富貴的能力了。

說到這裡,小王好奇地問:“那張先生,您是金甲衛士嗎?”

張富貴也不隱瞞:“曾經是,現在有別的事情管。”

小王接著問:“聽說你們犬擅刺殺,難道這位狗先生最大的實力王牌就是金甲衛士嗎?”

張富貴的臉色變了變,看了一下寅大將,發現這位虎王雖然在望向遠方的儀仗隊,但眼角的餘光肯定也在看他做什麼,耳朵也肯定不會漏掉聽他說什麼。所以他老老實實地說:“基本是這個情況。”

其實也不怪張富貴變臉色,小王的話問的有毛病。

犬狗同義,犬就是狗的意思,但是二者還是有區別的。大者為犬,小者為狗;在書面為犬,在口語為狗。組合為詞,犬馬、犬子,哪怕是喪家之犬,本身都沒有明顯的貶義;而狗則不同,狗腿子、狗東西、狗官,都是帶有明顯批評謾罵之意的。犬守夜在在夾皮溝龍游幫地位尊崇,現在被小王說成是狗,作為曾經的部屬,張富貴當然不大高興。當然了,形勢比人強,寅大將如此強勢,張富貴不高興也得忍著點了。繼續給他們做介紹。

第三波儀仗,是圖騰隊伍。上古神獸的裝扮,是在夾皮溝傳承的圖騰,與東北大的環境相似,夾皮溝信仰的也都是自然神。之後的旱船,則是最典型的薩滿儀式中的一種,在今天的秧歌和二人轉表演中,時常可以見到。

這之後,出現的大轎,才是龍老大的座駕。

大轎緩緩出現,看不出來是多少人在轎子下面抬著,從轎子大小的規模來看,這也許就是傳說中的八八六十四抬的大轎,明代的最會享受的首輔張居正才享受過的待遇。

轎子旁邊,兩大護法。男的面目醜惡,女的貌美如花。在他們身後是十位身高將近兩米的壯漢,只看體形就遠脞普通人。

“虎王駕到,在下龍在雲迎接來遲,請恕罪。”一個深厚的聲音從轎中傳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