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寬一馬當先,衝進了遼東城的城門。
這一路上,他已經基本瞭解了整個高句麗戰場的情況。
很顯然,現在是分配勝利果實的時候了。
“王爺,以鍊鐵作坊為代表,我們王府旗下幾乎所有的作坊,都已經安排了人員來遼東開始分號;南山建工更是已經開始修建幽州到營州的水泥路,長安城也有其他幾家商家開始在遼東城修建水泥作坊。”
李寬剛剛進城,就有楚王府的人在城門口附近呼喊著迎接自家王爺。
透過之前的飛鴿傳書,楚王府早就開始往遼東輸送物資和人員。
李寬即將來到遼東城的事情,也不是什麼秘密。
戴全作為楚王府的技術權威,這一次幾乎所有作坊都過來開設分號,他自然也跟著過來了。
“嗯,動作快一點!讓商家們感受到建設遼東的緊迫性,錯過這個機會,以後要想有這麼好的機會,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街上的行人不少,李寬降低了馬速,跟戴全說著話。
等會肯定要直接先去見李世民,肯定會商討到今後遼東的安排。
自己這裡先具體瞭解一下自家王府在遼東的情況,也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他也沒有想著單獨把遼東這一個新建的道的所有商業利益都吃到肚子裡,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李寬對未來的規劃。
遼東是個好地方,土地肥沃,地勢平坦,礦藏豐富。
很多關中難以展開的設想,都可以在這裡試一試。
“屬下明白,其實朝廷也已經在鼓勵商家往遼東發展,大唐運輸集團如今已經正式開通了長安到遼東的公共馬車。朔州到幽州、幽州到營州、營州到遼東城的公共馬車也都已經動了起來。如今,每天都能看到各地的商家在往遼東城而來。”
“大唐日報在遼東城有安排寫手嗎?”
李寬聽完戴全的話之後,沒有再說什麼,而是回頭問了問王玄策大唐日報的事情。
“王爺,駱賓王親自帶了幾名寫手待在遼東,不過現在有可能還在其他城池尋找材料。”
王玄策作為李寬的私人幕僚,幾乎掌握著楚王府所有的事情。
很多小事李寬不可能親自跟蹤,只能是提了一嘴之後,由王玄策安排人去落實。
“嗯,回頭讓他在《大唐日報》上面單獨開闢一個版面,介紹遼東的風土人情、物產情況;朝廷很快就會有大動作了,大家對遼東的情況會比往常更感興趣。”
新設遼東道,把遼東徹底納入到大唐的版圖。
這可是出征前李寬就跟李世民建議過了的事情。
朝中不少大佬也都聽說過了。
如果到時候朝廷大費周章的設立了遼東道,勞民傷財之下卻是沒有見到什麼效果,估計到時候肯定會有一幫人在那裡彈劾李寬。
雖然李寬不怕彈劾,但是他不希望遼東的開發是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