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遺愛你先閉嘴,馬上要公佈名單了!”
大講堂前排,房遺愛跟高陽公主在那裡碎碎念一樣的說著話,不過這種談話,往往都是房遺愛在那裡沒事找事做。
“每年的獲獎人選都是觀獅山書院的學員或者教諭,頂了天就是楚王府哪個作坊的匠人能夠獲得格物獎,其他書院一個能打的都沒有,你那麼激動幹什麼呀。”
房遺愛被高陽掃了面子,不過也只敢這樣抱怨一下。
這麼多年,他們這種相處模式以及固定了下來。
“你懂什麼,好好聽一聽二哥的講話,看看他是怎麼評價今年的獲獎者,指不定裡面就蘊含著商機。再說了,哪怕是為了以後去楚王府,能夠跟大家有一個話題,也應該好好聽一聽啊。”
高陽想的東西顯然比房遺愛要多很多。
雖然她跟李寬名義上也算是兄妹,但是關係卻是一直都比較生疏。
每次高陽跟著房遺愛去到楚王府,都會提前想一想,到時候扯什麼話題比較好。
當然,要是按照高陽往年的脾氣,她肯定不會這樣跟誰折節下交。
奈何楚王府的吸金能力太強了,而高陽習慣了揮金如土的生活,如果不想自己的生活質量下降,自然就要給房府找一下新的收入來源。
特別是那種屬於他們兩夫妻的收入來源。
放眼天下,沒有誰比李寬更加能掙錢了,高陽自然也是把掙錢的想法打到了李寬身上。
“你把事情想得太複雜了,去楚王殿下府上,有什麼好想那麼多的?想去的時候直接過去就行了。”
房遺愛撇了撇嘴,顯然不是很認可高陽說的話。
不過,高陽已經完全不理會他了。
因為臺上的李寬已經開始公佈今年的獲獎人選了。
“接下來,我首先要公佈的是大唐皇家科技獎算學獎。算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不管是格物學還是醫學,疑惑是商學和日常生活,都需要跟算學打交道。
在過去,我們對算學的印象還停留在賬房上面,不覺得算學的發展對我們的生活會有什麼特別的影響。
但是,這一位獲獎者,他把算學的知識活用到了氣象統計之中,在包羅永珍的資料裡頭,尋找各種各樣的規律,並且創新性的發現了多條統計公式,為大唐統計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想大家肯定已經猜測到了他是誰,沒錯,他就是朱銀,觀獅山書院氣象研究所的建立者。”
臺上,李寬聲情並茂的開始進入主題。
“氣象研究所這段時間搞出來的人工降雨,倒是大大的緩解了關中乾旱的情況。聽說那個朱銀還準備轉變在《大唐日報》上面開頭一個版面,介紹第二天的天氣預報及未來三天的天氣預報呢。”
臺下,司馬才章比較客觀的評價者算學獎的獲得者,認為朱銀拿著個獎項,還是比較容易讓人服氣的。
“那個朱銀,從來沒有參加過春闈,也沒有在明算科中獲得另外名次,大唐皇家科技獎算學獎頒發給他,豈不是跟算學獎的定位有所不符?”
孔穎達的觀點顯然跟司馬才章不大一樣。
在他看來,算學獎就應該頒發給專門搞算學的人,醫學獎就應該專門頒發給搞醫學的人。
要不然的話,就亂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