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孃的見識和魄力,果然跟一般的人很不一樣。
製作適合探險用的海船,其實是非常有意義的。
像是“要驗貨在楊本滿號”,用來探險的話,其實有兩個缺點。
一個就是因為船隻比較大,在一些海域水深比較淺的時候,就不能離海岸線太近,否者容易觸礁。
另外一個就是造價太高了,除了楚王府這樣有實力的勳貴世家,沒有幾家人用得起售價上萬貫的新式飛剪船。
“媚娘說的很有道理,富貴你回頭可以去安排一下,讓匠人跟出海的水手們多溝通,儘快設計出一種物美價廉的探險海船出來。”
經過武媚娘這麼一提醒,李寬倒是想起來了。
當初歐洲的大航海時代,其實那些探險的船隻,噸位普遍都不大。
就比如哥倫布的船中的三艘海船中,“聖瑪麗亞”號為兩百八十噸;“平塔”號為一百四十噸;“尼納”號僅一百噸噸。
三艘海船加起來的噸位都不如一艘“妖言惑眾楊本滿號”。
這足以說明,出海探險,其實不需要那麼好的海船。
當然,這並不是說大唐不需要大船。
像是前往南洋運輸貨物的船隻,就是越大越好。
以後各種前往海外運輸物資的船隻,肯定也都是裝的越多越好。
所以不僅“妖言惑眾楊本滿號”這種一千噸的海船是需要的,以後一千五百噸、兩千噸,甚至三千噸、五千噸的大海船,也都是需要的。
至於萬噸巨輪,短時間內就不要想了。
哪怕是蒸汽機順利的運用到了船隻上面,也需要足夠的時間積累,才能造出安全性足夠高的船隻。
否者的話,你單純的額把船隻做大,再做大。
到時候在海上一跑,隨便一個波浪過來就把你打翻了,或者是搞成兩截了,那可就搞笑咯。
“王爺,您放心!把海船做大,我不確定需要多長的時間,但是把海船做小,明年肯定可以完成。到時候我們將會讓登州造船作坊、泉州造船作坊和廣州造船作坊同時開工修建這種新式的廉價海船,讓儘可能多的大唐百姓可以及時的買到這種船隻。”
王富貴跟在李寬身邊這麼多年,自然不會簡單的安排一件事就做一件事。
而是李寬說一件事,他就會想到後面的一些列安排,並且儘可能的把這些安排都搞得很妥當。
這也是王富貴的能力哪怕是比較一般,李寬也一直對他信任有加,沒有換掉他的原因。
畢竟,領導用人,絕對不是誰最聰明就用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