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內有說書的,以往他們閒暇時都會來此品茶、聽書,十分愜意,雅緻。
白莞莞扶著海棠下了馬車,白抬眸看了向眼前的茶館,茶館的門口上面一個大大的匾額,寫著‘品翠閣’三個字,頂部有脊形小屋搪,以防日曬雨淋。
還沒走進‘品翠閣’內,就能聽到裡面傳來一箇中年男人渾厚的聲音,津津有味的說著蕩氣迴腸的故事。
梁非夜和公孫憐兒此時也下了馬車,走到白莞莞的身邊,三人直接走進了‘品翠閣’之內。
一入‘品翠閣’,說書先生的聲音越來越大,聽書的人也很多,裡面坐著有許多的人,有富商、少爺、小姐、男女老少等各式各樣的人,全部網羅在內。
品茶、聽書,是東晉尋常百姓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同時,一些外地的商人也會來到此聽上兩段。
對於長期行走四方旅途勞累的人,在這裡喝一盞茶,嚼著花生米,吃著點心,聽一曲評書,能淡去一身疲乏。
‘品翠閣’說書先生說書的地方,是在一個三米的正方形舞臺上,磚木結構,臺子四角有木柱,舞臺正面有雕刻精緻的護欄,護欄頂端裝有木刻蓮花或小獅子作為點綴,在舞臺頂部裝有垂花倒欄杆,與下面的欄杆相對稱。
此時,舞臺上面一個身穿灰色長袍的說書先生,搖著紙扇,隨口說著一段亙古的故事。
待**之時,一拍止語,見臺下人紛紛看過來,再緩緩開口,語氣激昂。
隨著故事的**迭起,只聽到臺下一陣陣叫好聲,一浪接過一浪,不絕於耳。
說書先生身前的桌子上擺放著一個茶杯,一旁還有一個茶壺,放在火爐上,蓋子半掩,寥寥青煙飄散在空氣中,而後慢慢散去。
對於說書先生所說的故事,哪怕是有些人對於這個故事,已經聽了無數次了。
可在說書先生巧舌之下,依然能讓聽書人的心一下子懸了起來。
而後待說到盡興之時,說書先生心滿意足的喝一口茶,而後再施施然開口繼續說著。
看著臺上說書先生把所有茶館裡面的人都吸引了過去,白莞莞、公孫憐兒和梁非夜三人走到不遠處的一個桌子上坐下,立即有小二上前給三人上茶、上點心。
坐下之後,三人不約而同的看向舞臺上,此時說書先生正在神采激昂的說著故事,拖著時而悲傷,時而歡喜的腔調,說著引人注目的故事。
待說到激動的時候,一些聽的認真的人,還會一巴掌拍在大腿之上,哪怕是疼的齜牙咧嘴,依舊會忍不住叫好。
“好!”
說書先生的故事都不盡是真實的,有一些是道聽途說是,也有一些是現編的。
說書先生在說書的時候,總會編排一些離故事的主線不遠的瞎話,將故事的時間延長,又隨時能拉回來。
不同的說書先生說書都會有自己的門道。
同樣的故事,不同的說書先生能說出不同的味道來。
所以,一般的茶館裡面,都會有好幾個說書先生。
說書先生說書,一盞茶的時辰說一段,一段收一次的錢,為了儘可能的讓聽書的人留下來,每段書都要留一個懸念。
從而使得聽書的人,每次聽到“且聽下回分解”之時,都會不約而同的拿錢繼續聽下去,這就是說書先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