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富生無疑是聰明人,劉新藝這句話他瞬間就明白了什麼意思,他展顏笑道:“說的也是,大中午的喝酒不好,那我以茶代酒敬劉縣長一杯。”
“眼光放遠一點,光是本地的輿情是引不起更多人關注的。”劉新藝接受了曾富生的敬茶,喝了一口後說,“還有就是,光說怎樣好沒用,得有些實質的東西讓人們看到,比如要做什麼,做好後會是怎樣的……。”
“明白了,回去後我馬上安排。”曾富生很鼓舞,他想不到劉新藝竟然主動提影劇院的事。
大凡想往上走的人,都一定會在上級找到自己“依靠”的人,凡是領導在下級都有自己的心腹,或者說自己培養的人,劉新藝在市裡當然也有自己的靠山的。
龍江市常務副市長李光就是他的靠山,也是巧了,大家都是常務副,這種情形不多。
當然,劉新藝和龍江市的市長也是有不錯的關係的。
特別的地方,總是出特別的事的,羅山縣反常的一二號靠得很近,而龍江市裡則是奇哉怪也的二三號靠得近,大多數地方都是三號想謀二號的位置,發夢都想弄走二號取而代之,但李光卻和市長楊長正非常合拍,哥不疑弟,弟不謀兄,簡直就是體制中的典範。
當然,這只是表面的,內裡是不是這樣,誰都不知道。
劉新藝回到辦公室還真的給李光打電話,說的事當然是舊城改造了。當然除了“彙報”工作之外,還有一些私人說話的,只是他們說的私人部分內容,聽起來像是聊家常,但誰都知道他們不可能這時候聊家常。
最後,劉新藝自然是得到想要的,李光承諾會在適當的時候給謝開成王鈺超打電話。
曾富生還沒回到公司便聯絡市電臺電視日報等媒體,又讓跛腳聯絡市裡的古惑仔,將羅山縣舊城改造受阻的訊息放出去。
於是,當天下午全市範圍內坊間便開始流傳,龍山縣的領導因為一己私利而阻止舊城改造的傳聞。而同時,龍江市各大小電臺,幾乎是同步用新聞報道、時論等形式播出同樣的言論。
次日,龍江市及各縣區的報紙,在主版刊登了一幅名為龍山縣舊城新貌一角的效果圖,描繪羅山縣舊城改造後會怎樣怎樣的美麗,對經濟發展如何如何的好。但在其他各版,卻刊登羅山縣某些領導為私利全力阻止舊城改造的訊息及所謂的專家評論。
市裡及其他縣區的坊間傳言當然不可能當天傳到謝開成和王鈺超的耳裡的,電臺,他們當然也不會聽的,他們關注的是電視臺和市日報。
電視臺沒有那些報道,所以,謝開成和王鈺超都是次日回到辦公室看到當天的日報才知道被“不點名批評”了。
兩人都很是氣惱和氣憤,龍江日報也太不負責任了,這樣的事怎麼沒經調查就刊出?就算不調查也該打電話問一聲羅山縣吧。
“謝書記,他們升級戰事了。”王鈺超看了日報的社論,氣得把茶杯都摔了,然後拿著報紙匆匆來到謝開成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