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七條約定,除了第一條之外,每一條在朱翊鈞看來,都是一個國家絕不能接受的條約,但是眼光如朱翊鈞者,又豈會看不出,這份條約對於大明的幫助有多大!
前兩條還好,從第三條開始,幾乎每一條,都是在置倭國於死地,置別**隊於自國,無異於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到了別人的手中。
這份條約一旦簽訂,幾乎可以確定,倭國從此將再無翻身之餘地。
只是……
“這份條約真的是德川家康籤的?”
到了現在,朱翊鈞還是有些不相信,這種喪權辱國的條約,竟然也會有人籤?要知道,這條約一簽,倭國可就徹徹底底的握在大明的手中了。
而德川家康此人,朱翊鈞先前聽石星稟報的時候說過,此人甚有韜略,十分難以對付。
可到了朱常洛的手裡,不過三日的工夫,就乖乖簽訂了這等條約,著實是讓朱翊鈞有些不真實的感覺。
“父皇放心,對付君子有對付君子的手段,對付小人自然也有對付小人的手段,如今倭國國王闇弱,權移於下,早已無號令群雄之實力,豐臣秀吉在世時,雖為太政大臣,卻掌國主之權,如今豐臣秀吉去世,其子豐臣秀賴不過幼衝之齡,其下五大臣蠢蠢欲動,欲取而代之,兒臣不過答應德川家康,備倭軍進駐之後,會幫助他取得太政大臣之職,他便心安理得的簽下了這份條約!”
朱常洛微微一笑,開口說道。
聰明人有聰明人的好處,也有聰明人的壞處,好處是識時務,壞處也是識時務,一邊是命懸一線,儲存所謂的豐臣家榮耀,另一邊則是高官厚祿,人人豔羨的一人之下。
其實並不難抉擇,德川家康之所以那麼著急的想要召回被大明釦留的幾萬大軍,無非是因為倭國國內形勢動盪,他手中兵力不足,沒有把握壓制其他四大臣而已。
既然如此,朱常洛便幫他一把,送他一批裝備精良的明軍,助他上位,至於上位之後如何……
德川家康明白,但是他不在乎,或者說,人在屋簷下,他已經沒有了在乎的資格!
“原來如此!”
朱翊鈞眼中閃過一絲瞭然的微笑,他知道,朱常洛所用的手段並不像他說的那麼簡單,但是對於他來說,使了什麼樣的手段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手中的這份國書,會給大明帶來無窮的利益!
這就夠了!
不過……
“太子的這份國書,擬定的甚合朕意,吾兒果真英才也!不過……”
說話間,朱翊鈞的臉色顯得有些微紅,似是有些不好意思。
“不過這份國書於朝臣處,恐怕難以透過吧!更何況,備倭軍遠渡重洋,需要的軍器,船隻,糧餉,都是大筆數字,這筆銀錢,又該從何處得來?”
這份國書在朱翊鈞看來,自然是好得很,但是以朱翊鈞對於朝臣的瞭解,想要讓他們透過這份國書,卻是不大容易。
無他,這著實有違大明的體面,簡直像是無惡不作的山賊一般,完完全全違背了士大夫溫良拱讓的處世之道。
更何況,要遣派備倭軍,就意味著大明的軍費需要繼續增加,朝廷上的那幫文臣,天天的盯著軍費絮叨個沒完,到時候一句國庫沒錢,這麼大筆的支出,總不能靠著皇帝的內庫撥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