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談判的副使?”
見朱常洛不願意說,駱思恭也不繼續追問,事實上,比起朱常洛,他更關心和談的事情,雖然理智告訴他兩國邦交的大事之上,不可能有人敢動歪心思,但是畢竟事關國體,他也不敢輕忽。
沈惟敬此人,駱思恭自然是知道的,不僅知道,而且很瞭解,此人算是大明朝當中的一個異類,並非透過科考而當官,而是憑著一口利嘴,加上精通外番語言,才被特殊提拔的。
當初朝鮮之役剛剛爆發的時候,熟悉遼東局勢的李如松正在寧夏平叛,戰事正進行到關鍵時刻,根本脫不開身,而國庫也難以支撐起兩線開戰的後勤,所以當時朝堂當中反對出兵的大有人在,最終還是當時的兵部尚書石星和費甲金等幾位重臣力主之下,再加上皇帝承諾此戰耗費銀兩從內庫撥付,方才壓下朝中的反戰之聲。
而沈惟敬正是由石星舉薦,派去朝鮮穩定局面之人。
要說此人也算有本事,雖然沒有帶一兵一卒,但是卻有著過人的勇氣,憑藉自己大明特使的身份,在朝鮮大肆遊說,成功的讓倭國以為大明大軍將至,進而放緩了進攻的步伐。
後面的事情不用多說,李如松平定寧夏之後,馬不停蹄的趕往朝鮮,帶著十萬人馬然後一舉扭轉了朝鮮的局勢,爾後勢如破竹,奠定了此戰的勝局!
可以說,這場戰役的勝利和沈惟敬成功的爭取到了時間,是脫不了干係的。
故而在朝廷封賞之際,自然不會忘了他,不但得到了勳爵,還被皇帝親自接見,可謂風頭一時無兩!
而理所當然的,和倭國議和之事,也就交由了沈惟敬來負責,畢竟整個使團當中,只有他懂得倭國話,而正使和另外一個副使則是由文官集團和武將各派出的人。
此人的來歷,錦衣衛早就查了個底兒掉,並沒有什麼可疑的地方,至少目前來看,雖然出身不怎麼好,但是卻是個忠於大明的臣子,駱思恭不明白,朱常洛提起他是什麼意思!
“據本王所知,此人以前當過海匪,乃是那一帶出了名的亡命之徒,膽大心細,這一點想必駱指揮使清楚吧?”
朱常洛也沒有讓駱思恭疑惑很久,直接了當的開口說道。
駱思恭微微頷首,表示預設,沈惟敬的出身他清楚,曾是倭寇,按律當斬,但是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人,事實上,當初沈惟敬出使朝鮮的時候,石星就已經答應過,只要他能夠活著回來,以前的事情就一筆勾銷,這一點也是請示過皇帝的。
若是朱常洛想要拿出身這一點說事的話,那駱思恭只能說他打錯主意了……
不過朱常洛顯然沒有那麼傻,繼續開口道。
“本王並非想要拿他以前的出身做法,只是想提醒駱指揮使,此等亡命之徒,忠誠信義皆不被他放在眼中,他既然能被朝廷的許諾打動,若是條件足夠動人的話,想來和倭國聯手矇騙大明也並非不可能吧?”
ps:嗚嗚……持續卡文中,今天還是二更,下一章九點發~(未完待續。++(本站重要通知:本站的免費APP,無廣告、無錯誤、更新快,會員同步書架,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appxsyd 按住三秒複製 下載免費閱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