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雲嘆息著說道,他不想幹擾劉清媛的正常生活,因為他也知道自己害了劉清媛,因助他離開蜀地,劉家在蜀地處境極為微妙,他不知道自己送出的那封書信能起多大效果,也不知現在的劍南節度使給不給他面子,於是想讓劉清媛過一段相對平靜的生活。
吳元想了想,神色依然很拘謹,搖頭道:“其實……她很想常見到師傅,因為她對師傅念念不忘。”
只是一句簡單的“念念不忘”,楊雲便感覺到,劉清媛對他有感情。
二人相識時,或許是青春少艾,沒有那麼多的羈絆,不會輕易動真情。
可這一年過去,經歷了那麼多事情,彼此命運和際遇發生極大的轉變後,自然會想到當初相識的點點滴滴。
楊雲釋然點頭,但還是擺擺手,示意吳元先去休息,而他則儘量不讓自己想到劉清媛,他不想把政治上的事跟情感掛鉤,不會說為了要個孩子,便跟劉清媛發生點什麼。
……
……
轉眼數日過去。
這天晚上,洛陽皇宮,李隆基再次召見楊雲。
跟以往一樣,李隆基但凡召見楊雲,一定跟楊玉環有關,現在的李隆基做一切事好像都是為了得到楊玉環的認同,為了能跟楊玉環長相廝守。
“國師,也不知怎的,貴妃對朕始終沒有放下戒心,朕一直想知道她心中想要什麼,可朕老是找不到答案,心裡著實難受啊!”
李隆基不愧為流傳千古的情種,楊雲眼前這個皇帝,不像史書上形容的那般英明神武。
開元盛世的出現有一定偶然性,這一時期名臣輩出,姚崇、盧懷慎、宋璟、蘇頲、張嘉貞、源乾曜均是通曉治國方略,盡心操勞國事的名臣,李隆基的賢能,主要表現在用人和制定各種典章制度上。
透過名臣相助,朝廷建制諫官,恢復諫議制度,完善法制,刪輯律令格式,編纂《唐六典》;農業上靜民勸農,檢括戶口,開墾荒地,提高畝產;設定四監管理官府手工業,民間手工業也發展迅速;繁榮商業,金融機構櫃房出現,互市與海外貿易發達。
但所有這些,都掩飾不了李隆基性格上的巨大缺陷,那就是太過兒女情長。
楊雲道:“貴妃一心向道,生平所想不過是真正的飛昇,而不是隻是作為做玄女娘娘在人世的化身,正所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面臨老去的威脅,誰不孜孜以求仙道呢?所以陛下不應過多打擾她的清修才是。”
一旁高力士聽了,拽了拽楊雲的袖子,教訓道:“國師,陛下不過是想跟貴妃娘娘一起潛心修道,你怎麼能教陛下做事呢?”
或許在高力士聽來,楊雲現在是在指導李隆基怎麼做,這絕非臣子所為,他的提醒也是想告訴李隆基,天子乾綱獨斷,怎麼能容忍他人指手畫腳?楊雲在君臣體統上失格,理應受到批評,並以此表現他對李隆基的忠心。
可現在的李隆基,才不管楊雲說的是什麼,只要有道理就行,他嘴裡默唸了一下楊雲剛剛誦讀的詩句,一時間有些痴了。
楊雲趕緊躬身請罪,隨即解釋道:“並非臣要教陛下如何做,只是陛下最近並未顧念到貴妃對於仙道的嚮往,以微臣所見,陛下應該多舉行一些法會,以道家之事引導百姓向善,如此便能多跟貴妃娘娘互動,為世人膜拜敬仰,同時彰顯陛下龍威。”
“國師,陛下怎麼能隨隨便便出宮呢?”
高力士臉色大變,趕緊出言勸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