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不關心僧人和道士,屬於浩劫吧,史書會記載,活該!
他吃蒸蛋,想著滴幾滴蠔油,就不用醬油了。
“蠔油不容易化開,蒸的時候放影響蛋的顏色,除非調稀了。”
李易覺得醬油的好吃,不是勾兌的醬油,有淡淡的曲子味兒。
他說是這麼說,還是吩咐小機器人傳話,蒸一批放蠔油的送來。
好吃不好的,比較一番。
李隆基又吃一口,第一次吃,海膽殼看著全是刺。
“易弟不想請河南府百姓吃一回海膽蒸蛋?”
李隆基認為百姓如此擁護易弟,易弟要表示下。
“今年不行,沒那麼多海膽,鐵路往渤海灣修,渤海灣的海產品運過來速度快。
海膽捕撈費勁,最好是養殖,渤海養,海水比較好。
養多了,再請河南府百姓吃,大唐朝天下基金負責。
冬天渤海灣北面會下雪,天冷,撈產品凍上,用船運到海州走鐵路到洛陽。
陛下請百姓吃海產品,海州那裡撈魚製作烤魚片,給孩子們嚐嚐。”
李易說著開始安排冬天的活動,海膽他請不起,河南府人太多。
李隆基滿意:“如此好。經此事後,易弟你要準備隨時與他們論道講法,他們退不得。”
“對,一半的產業我收下。提前預防一番,比如他們種豆子在佛像下面,佛像出土,報紙上先寫。
還有利用磷火在晚上製作圖案,這個先不說破。
把凡是白天能用的手段全說出來,逼他們晚上跟我論道。
晚上我也方便利用,選在哪裡合適呢?”
李易明白李隆基話中所指,僧人道士退不得,他們必須拼,哪怕明知道讓出一半的產業有很大的風險。
不論道,百姓會總去搶。
今天搶香、香油、毛邊紙啥的,明天地裡種的東西剛成熟,百姓就拎著鐮刀或掠,紛紛過去收回家。
“他們下了一步臭棋。”李日知把腦袋從水裡冒出來,說話。
他剛才沉下去燙燙臉,用手抹一把臉上的水,才睜開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