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嶁!放煙花鞭炮嘍!穿新衣服嘍!”
春節晚會進行著,半夜的時候孩子們換上新衣服跑出去看煙花。
此刻的節目是一群新人表演歌舞,他們最鬱悶。
好不容易輪到自己,觀眾看煙花的看煙花、煮餃子的煮餃子。
即便想看電視,爆竹聲音過大,也啥都聽不到。
然,這般機會,對他們來說亦不容易,梨園和平康坊、思恭坊的‘大家’們可以全包。
放半個小時煙花,百姓繼續看節目吃飯,新人們正好下去。
有人安慰,不怕沒人看,明天有重播。
李易下午睡覺,晚上十點才醒,半夜就吃一個餃子。
他要守夜,喝酒最好,吃葵花籽和西瓜籽,不佔肚子。
同樣提前睡覺的孩子和老人,眼下精神。
莊子裡的孩子吃東西不那麼兇,吃幾個餃子,跟著喝果汁、吃乾果。
外面兩府的孩子家中富裕,擺出來燒雞、烤鴨、紅燒魚、豬蹄、燻兔肉……
加上豆製品和糖果,然後使勁吃餃子。
不開火的人家買來,有的菜需要在燒炕的灶上熱熱,或者放在炕上熱。
新羅、渤海、後突厥、吐蕃、西南蠻來的人感受著大唐春節的熱鬧,發現確實比不了。
西南蠻的饞肉,他們冬天有菜吃,始終缺肉。
其他地方來的人看什麼都眼饞,尤其是尋常百姓,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賺錢。
年節的時候發現可以買得起,僅僅花一部分錢,就能得到豐盛的飯菜。
滿桌子的東西加酒水,只需要五天的工錢。
渤海和吐蕃的百姓感觸最深,以前幹一個月也賺不到這些東西。
鐵路兩邊的百姓吃得就比別處的強,包括蘇州、杭州、金陵等地。
百姓們吃餃子,主食,副食跟長安差不多,一大堆的肉和蔬菜。
有的會在吃火鍋時把米線放進去煮,本地秈米多。
他們不缺麵粉,火車通河北道與長安,運過來就行。
沒火車的時候走漕運,費勁,一路上花銷大,還有人貪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