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早想好了,不可能開放。
大唐不需要跟別人學習技術,也不會用技術交換東西。
教會了別人,別人發展起來,大唐怎麼辦?
除非大唐把那裡的遺民重新教導成大唐人,地方歸大唐了。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
當初西方國家就允許清朝的人到外面留學,之後繼續允許。
科學文章也發表,自己國家終究有人愛國,學好了跑回來。
僅僅幾十年,黨成立才百年,對方就不得不費盡心思壓制,這個民族太強了。
後來其實已經在技術方面進行壓制了,可惜晚嘍!
噌噌噌就幹到天下第二,無論軍事、天下政治外交,還是經濟,皆如此。
一個朝代的更迭需要幾百年,而這個民族在被壓制的時候,從無到有,再到第二,幾十年。
李易不清楚那些人學會知識的發展速度,他從根源上杜絕。
誰有時間跟你們扯皮?等著新的大臣就位,自己成親後,就出去看看世界。
在這個過程中,大唐百姓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
“下一步咱們開始鋪電話線,銅錢,之前李家莊子的把銅當成發行兌換券的抵押品。
到眼下,李家莊子的黃金、白銀數量多,不需要銅當抵押品。
誰想用兌換券換東西,給他們金銀,銅要用在生活中。
海外連不過去電話線,暫時就咱們這邊陸地上能夠接觸到的位置拉線。
走天線,莊子在製作交換機,步進位制的,程控的不行,除非用小機器人。”
李易話題換到另一個方面,他就喜歡看大唐整體技術提升,百姓生活變得更好。
這就是他人生的追求,別的他都有了。
錢啊、權啊!他都覺得俗,說這個作甚?
永穆公主和小蘭一左一右,蹦跳著走,一躥一躥的,她倆跟著開心。
“李郎,有人偷銅怎麼辦?能賣錢的?”小蘭突然想到人性險惡。
“報紙上寫一個內容,電話線是李家莊子的,誰賣大量銅器發現後,舉報有功。”
李易根本不怕,偷吧!偷完能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