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呀!我等餓肚子呢!”
蘇頲看著李易,你不說,咱們沒心思吃飯。
“信譽問題,百姓不信任銀行,李家莊子出面作保,我在報紙上說說,百姓自然願意存。”
李易先說個辦法,他不會採取的那種。
朝廷應該有朝廷自己的信譽,李家莊子不能總陪在旁邊。
大唐紙幣能用,百姓家中一般都有李家莊子的兌換券,留著,只要有其他的錢,就不花這個。
朝廷回收的效果很差,百姓不給,商人交稅也不交兌換券。
甚至有時商人錢不夠,他們把兌換券抵押給別人,跟別人說好,用完錢給一點利息,再把兌換券給我。
百姓認為某一天朝廷出問題,紙幣不好用時,李家莊子的兌換券依舊如初。
“哎~~”大臣們默契嘆氣,信譽啊!這便是李易在大唐的影響力。
“還有一種方式為折實儲蓄,即,以多種生活必須品……”
李易講起來最初國家銀行怎麼做的,百姓不存錢,只好採取另一種方式,算商品價格,給出一個平均定量值,用這個來掛鉤貨幣值。
“採用這個辦法?”姚崇似乎動心了。
“不,只是一個策略而已,大唐用不著。這些年百姓能感受到大唐的物價情況。
先在報紙上說一下,大唐銀行系統由李家莊子提供,安全可靠。
另外存款給東西,比如說……雞蛋?不行,雞蛋不行,京兆府和河南府的雞蛋都往外送。
給肥皂、煤油、雪花膏、蠟燭、胭脂等東西,存的多給的多。
活期的給存款錢的百分之零點五,定期的按照年限不同,給不同比例的物品。
煤油燈、暖水瓶、腳踏車,收音機和電視機不給,沒有那麼多。
而且給了腳踏車就麻煩了,原來一千緡一輛,現在一百緡一輛。
最開始買腳踏車的除了可以壞了就換新的,別的好處沒了能行嗎?
一套東西全有,當時拿票的,才有資格購買新東西。”
李易給出第三種方法,存款給禮品,包括超市的購物券一併加入進去。
大家聽著,覺得有道理。
“買東西的錢誰出?”畢構又問一句。
“當然是銀行出,又不是我李家莊子的銀行。”
李易詫異地看畢構,老畢你是不是不會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