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廠的情況是這樣……”李易介紹。
他直接生產安全火柴,最危險的工序在李家莊子進行,就是製作紅磷。
小洛南村那邊非山縣的磷礦,礦石拿過來加工。
調製好後,送到火柴廠,定量供應,每天分六次送去,火柴廠不會堆積,無庫存。
安全火柴也有毒,而且易燃易爆。
火柴廠的木頭來自於修路,路拓寬,旁邊的樹砍伐掉,拿過來。
一部分製作成火柴棍,一部分造紙,火柴盒的紙不是木頭的,是竹子的。
木頭的紙用來做別的,要不是竹子不方便加工成火柴棍,就用竹子的了。
動力為蒸汽機提供,木頭變成木片,用卷刨車,木片變成火柴棍用切梗機,齊梗、排板、拆班的手工為主。
烘乾室採用獨立隔離壁熱式,烘乾的時候人出來,烘乾好,通風時間足夠,人再進去,全套防護措施。
就算有一個烘乾室爆了,也影響不到別的地方。
火柴盒先糊制,後掛紅磷。
火柴盒有印刷,上面寫著‘盛唐’二字,沒有廠家名和使用方法,這東西看一下就會用。
火柴盒不準拿回家糊,怕有的人晚上點油燈熬夜,甚至跑到外面用‘路燈’照亮。
所有的工序,誰想搞破壞,就能破壞一點地方。
裝火柴的時候用鑷子,手碰了扣工錢,總用手,手上會蘸到藥,時間久了對身體不好。
並且不管在哪一個車間工作,必須戴口罩,熱也要戴,可以半個時辰到外面呼吸一刻鐘。
吃飯去食堂,有洗澡的地方,工作服專門有人負責洗,一天一洗,不得穿工作服回家。
“大概的情況就是這樣。”李易介紹完,他自己很滿意。
成本提高至少三倍,他認為值得。
他那時以前火柴廠的防護就不好,有的甚至還用黃磷。
吃飯也在車間吃,粉塵什麼的全落到飯裡了。
“利潤幾成?不,幾個點?”
李隆基問,先問幾成,後來覺得不可能,應該只有百分之幾。
“哪有利潤?利民。賣的價錢高,百姓用不起。
透過惡劣生產環境降低成本,百姓生病。
我給的工錢又高,勞保品充足,吃飯都有肉呢。”
李易攤手,根本賺不到錢,維持個本錢就不錯了。
“不賺好!”李隆基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