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打斷了畢構的思路,鑽井的人在歡呼。
剛換下來喝湯的人鬱悶啊,早知道自己再多幹一會兒,自己鑽出水才開心。
“怎麼就知道有水了?”畢構不明白。
“是這樣,下面一直有土,上面的重量壓著,旋轉後用圓刃銼的銼口磨泥土或石頭,如果下面突然空了……”
莊戶用一句話給講出來。
“上面壓的會一下子掉下來,然後被下面的託給卡住。”畢構跟著說,明白了。
下面要麼是有水,要麼是空的地方,不過有水的可能性很大。
那邊開始松卡扣,鬆開後把下面的杆子和圓刃銼往上提,有手葫蘆幫忙,如果提不動,上小卡子,邊旋轉邊提。
提上來一段連桿,卸下,繼續提下面的連桿。
速度並不快,不過眾人臉上都帶著笑容。
半個多時辰,由於深度不是很深,整個杆子被收完。
看下面的那一截,從溼潤程度上確定有水。
準備好的竹管子取來,一節節順下去,這個過程又很慢。
遇到下面塌了的地方,還要重新清理一下。
“明天早上,大家能喝到清涼的井水了,井不深,三丈多一點,土還軟,山的這個位置聚水。”
莊戶高興地介紹,他們已經作好打上個十幾二十天,打下去十多丈深的準備了。
結果一天不到就出水,趕上長安那邊了,水層淺。
畢構聽了可不覺得容易,三丈多的井,不用這個方法鑽,而是用人挖,半個月也挖不出來。
“遇到下面有石頭如何鑽?”畢構想到了更難挖的地。
“石頭的廢銼,上面要加重,架子上的推槓必須延長,並且增加數量,多人一起推著轉。”
莊戶慶幸著說,運氣好,省心也省錢了。
這麼多的人手,不說工錢,飯錢就不少。
越深越慢,遇到石頭層,用時長,工錢翻倍都算少的。
大家笑著,笑呀笑,過來打井的人就不笑了。
井打完了,有水了,自己是不是就沒這份活計了?
莊戶看到,察言觀色,突然喊:“你們別想歇著,一會兒挑著燈籠給我挖引水渠,還有用來積水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