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飯的李成器又匆匆離去,跟三弟說這個好主意。
宮中,李隆基案子上擺了幾本三十六計,聽工部尚書魏知古在那裡要錢。
魏知古不去管戶部要,他直接找李隆基,政事堂倒是叫人送了一份文書。
“去年冬至今日,京兆府及關內道、河東道部分、河南道部分、河北道部分、山南東道部分,降水頗少。
恐有旱災,工部請趁水位下降,清理河道、掘井利民。臣偶得一防民爭水之法……”
魏知古哇啦哇啦說,意思是要錢,工部要幹活了。
姚崇等人聽到他說‘臣偶得一法’時,直撇嘴。
不要臉哦,你還偶得,你是專門過去要,被宋王給攔住。
李隆基聽著沒什麼鄙視的表情,他知道魏知古所拿的僅僅是壓力井製造技術。
真正厲害的是新式打井技術,許多地方挖井要挖很深。
挖大坑,一點點向下,或者是用吊攔向上提土,在固定井壁。
耗時耗力不說,人在下面挖,很容易塌掉埋進去。
現在是要錢,國庫的錢並不是太過充裕,西南那裡必須時刻防備。
只能是自己賺來的錢拿出一部分,以前沒錢,大家乾瞪眼。
現在自己有錢,看群臣的眼神……
“姚卿你那可是有打算?”李隆基不想自己掏。
“陛下,左藏所餘錢財不多,不若多徵其他地區百姓之調。”
姚崇給出一個找別的地方的百姓過來幹活的方案。
租庸調,調。
李隆基瞪大眼睛看著姚崇,你跟朕忽悠呢?朕調其他地方的百姓到這邊幹活?
路費你出?百姓開春了不幹活?你是逼著他們用錢來代替,然後就有錢了是不?
“此事……再議。”李隆基未說行或不行。
他不缺錢,卻不願意這麼拿,就跟他不想讓別人去李易那裡問東西一樣。
“諸卿卿看看這本書,可是適合送到官學。”
李隆基主動換話題,讓太監把書發下去,一人一本。
眾人開始翻書,居然有目錄,最前面寫的是‘勝戰計’。
第一計,果然是瞞天過海。
第二計,圍魏救趙。
第三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