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了這個氣兒,覺得天都晴了。”百福殿中,李旦在與趕過來看情況的李隆基說話。
李成器在旁邊幫豆盧貴妃擺放氧氣袋。
“是,人就需要這個氣兒。”李隆基應著,他吸過一次,確實舒服。
但李易不讓他平時多吸,說是年歲不大,不能產生依賴。
“三弟,今年正月可是還忙?”李成器看到李隆基臉上有疲憊之色,也給充了一個氧氣袋。
李隆基猶豫一下,自己抱著,對上鼻子,果然鬆快了。
說道:“都是些人員調動的事情,也不知道他們究竟有麼有做出那等政績,寫的倒是不錯。”
李隆基說到這個就很無奈,總有人透過官方門路把一些個理念和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送到政事堂。
這叫相書,給宰相上書,品級低的不可能直接送到皇帝手上。
有的自己說自己在地方好,意思是讓調動一下,有的讓別人說。
還有的是說自己有個好點子,但是需要錢,撥款吧。
另外是想去更好的地方發展,所以就對那個地方的一些見解,告訴上面,把我弄過去,我比現在那裡的當地官員要好。
讓李隆基比較舒心的是,姚崇最近幾天沒再收拾朝堂上的官員。
能有資格上朝的官員,想收拾的話需要李隆基出聲。
然後就往地方安排,離了京城,品級低了,姚崇再收拾就不用經過陛下。
所以許多官員是一貶再貶,有的還沒到地方,連續調令就追上,官員在路上就又換方向。
舟車勞頓和氣憤,沒到地方便死了。
另外一些是頑強地活著到了地方,像姚崇這樣的一看,呀,地方那氣候你能適應?不行。
於是第二年換,換另一個氣候的地方。
到了地方,居然還活著,順便那個小官還當得不錯,百姓都說好。
再換,就不信了。
沒換幾次呢,姚崇下去了,對方還是那麼堅挺。
姚崇下去了,那邊自然就有機會上來。
歷史上就這麼回事。
李隆基在正月中,沒看姚崇亂動,心情比較好。
他又吸幾口,問李成器:“大哥今日去莊子,問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