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別人自首,還要判,以後就沒有人自首了。”
李易恨得牙癢癢,心情並不好。
“東主,電報,還是那裡的。”有人送上來,李易瞅一眼,長出口氣。
“如何?”大家等不急,先問。
“他們商量了一下,害怕,跟家人說完,要帶著騙到的錢來長安。
告訴家人,等他們走了,去當地官府代他們自首。
這樣搶時間,不然等發了文牒,再自首就不算了。
來人,發電回去,與他們說,找人挖麥飯石送過來,加倍懲罰。”
李易繼續擦汗,心情又好起來,至少那些人屬於主動自首,而不是告訴他們自首後再自首,那樣自己總覺得自欺欺人。
他說完,電報才翻譯好,大家看看,果然沒錯。
一個個的眉頭舒展開來,這樣二十杖打的時候可以輕點,否則至少讓他們趴上三個月。
“為了杜絕下一次再出現此類事情,當在京兆府成立一個專門免費幫人鑑定東西的部門。”
李易處理完大事,還要再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當鋪有鑑定的人,通常不說實話,只讓他們幫忙看,他們要收錢,不給錢,或給少了……
“免費的有人願意去幫忙鑑定?”李日知出聲。
“並非一個人或幾個人,由官方發公告,需要競爭,互相比,厲害的人才有資格輪換著給別人鑑定物品。”
李易一句話解決問題,負責鑑定的人代表了地位。
免費鑑定就一天,翌日換人。
凡是坐在那個位置上的人,代表了本事。
“那般的話,其他此行業的人還如何吃飯?”劉幽求跟著發問。
“只給鑑定東西,不說價格。如從吐蕃拉來一頭野馬,鑑定說是什麼?別說值多少錢。”李易回答。
“野馬還能是什麼?當然是馬!”姚崇插一句。
“錯,吐蕃野馬是驢。”李易用那樣的眼神看姚崇。
“真的?莫非你欲指馬為驢?”姚崇不信。
“對,是驢!乾旱的時候用蹄子能刨出水,其他的小動物跟著一起喝。”尺帶珠丹補一刀。
“有趨,因何故?”李旦認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