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對外資注入有自己的看法,估計國家也是一樣的。
國家需要的是產業外資注入,不管是第一產業還是第二產業,國家都歡迎。
最不歡迎外資注入的是第三產業,第三產業中的房地產和純金融。
第三產業中的酒店、遊樂園等產業,國家持支援態度。
實際上任何一個產業,對一個國家來講,外資注入都有好處和風險。
李易的國家之所以不怕,在於人多、土地面積大、之前的國民理財習慣。
不然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金融泡沫,會被遊資作空。
作空的時候,國家本幣貶值,大量外匯流出。
當一個國家的民眾習慣了赤字消費的時候,也就是經濟泡沫嚴重的時刻。
之前發展那麼好的底子在於國民願意把錢存銀行,而不是向銀行借貸。
在佔比很大的人群自身存在債務關係的時刻,國家金融體系必將持續爆雷。
外資注入的風險在於外資突然集中抽出,哪一個國家都承受不住這樣的衝擊。
外資注入的優勢則是減少國內金融成本壓力,外資在賺錢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整體國家利益超過外資攫取利潤。
外資的注入型產業,大部分用在出口。
不管怎麼出口,最後國家的貿易順差出現了。
一個個國家因為外資的注入走向衰弱或發展緩慢的道路,尤其是對本國同類產業的壓制。
李易的國家不是,李易國家的國民牛逼。
一個能在無數次朝代更迭後,依舊守住千萬年本身文明的民族,神奇不?
歷史上多少個朝代想滅掉這個文明,結果呢?
故此,不管多少外資進來,也無論怎樣進來,最後都是為這個文明作貢獻了。
而這個文明的資本注入到別人的地盤,對別的文明卻是衝擊。
一旦處在同一個遊戲規則下,其他的文明全不是對手,哦,其他的不叫文明,叫政權。
有傳承的才叫文明,誰還有傳承啊?
外資的注入,不但不會壓制李易那個國家的其他產業,反而會倒逼國家產業發展。
在世界貿易組織為他的國家弄出來無數的陷阱和苛刻條件的時候,為了能夠進到遊戲當中,他的國家答應了。
那些個國家初時很開心,覺得他的國家上當了。
等著發展來發展去,大家突然發現,上當的國家成為了組織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