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慢悠悠喝茶,李易給他倒一次,他就喝兩口,然後聽著的時候水有點降溫就倒扔。
喝功夫茶就這樣,想喝就喝,不想喝便倒。
李易始終不停,他也不擺怎麼動作,正常走流程。
“其夷者,畏威而不懷德。所謂的夷,是指未被融合的民眾,與禽獸無關。”
李易又從民族融合方面說情況。
原文是: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得其善言不足喜,惡言不足怒也。
屬於把對方當成低下的人和敵人來看待,李易則希望去融合。
包括吐蕃、突騎施、大食、新羅、倭國,李易都想給融了。
能用經濟的方法融就用經濟的,經濟不行,那不是還有槍嘛!
歷史上,很多重要的人物對夷族都表現得很激進。
李易若沒在他那個時代生活過,亦如是。
但他知道他那時國家有多厲害,五十六個民族,幾十年的時間,全給擺明白了。
既然有例子,那就透過各種方法來處理,保證給你融了。
李隆基又把喝了一口的茶水倒掉:“善!”
他覺得自己見到了新天地,處理夷狄的手段居然有這麼多。
不過前提自己的大唐要足夠強,面前慢悠悠給倒茶的人就辦到了。
一邊強國、一邊利民、一邊安邊、一邊撫夷。
感覺整個天下皆在其心中,動靜相宜。
在朝堂上,即便開大朝會,也感受不到這種面對一個人的安心。
喝著茶,一個地方的事情給說清楚了,聽著十分簡單。
“易弟呀,突厥何日可滅?”李隆基對突厥煩了。
“突厥不是一個民族,東突厥沒了又有西突厥,西突厥完了還有後突厥,領土沒有佔過去,永遠別指望滅掉誰。”
李易沒把突厥放在眼裡,他在考慮領土擴張問題。
到現在他還沒擴張什麼領土,吐蕃那裡在他的心中,就是自己大唐的。
他心中的領土不是元朝,元朝那麼打把自己給打廢了。
他認為第一階段把吐蕃和突騎施給弄明白,然後陸路上的絲綢之路開啟。
第二步才是突厥,就是蒙古國範圍,別再往北去,冬天儲備不足,日子不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