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遠縣到廣州府治所南海縣的一段路上,百姓們帶著乾糧和工具在慢悠悠修路。
咪咪閱讀APP
“快乾,別偷懶,我晏氏出錢修路。”晏氏家族中的一個二十多歲的人騎在馬上催百姓賣力氣。
“哪裡出錢了?我們自己帶飯和工具,你錢出在什麼地方?”
有人嘟囔,繼續有氣無力地揮動手上的工具挖土。
他使用的是竹子製作的竹銑,實在是買不起鐵鍬。
其他人多數帶著竹筐,把石頭和土裝進去,揹著來到要修的路上倒下。
有幾個拿著種地鐵钁頭過來,別人像看傻子一樣看他們。
工具用壞了,指望別人給你修?刨地和刨路不同,路更硬。
鐵器的工藝並不好,工作面容易斷,連線的插口也會被豁開,倒是竹竿子的長柄壞了無所謂。
本地的竹子多,一般會選細的老竹子製作長柄。
有時鐵器壞了,竹竿還沒出問題。
按照規矩,百姓一年就出二十天的義務,縣裡的百姓想把這個日子捱過去。
過了二十天,再想讓幹活,需要按天給錢。
現在使勁幹活累,累吃得就多,光吃飯沒收入,日子怎麼過?
晏氏的人心知肚明,想要動用武力打,又不敢,百姓不屬於奴隸,大熱天的修路,還不允許沒有力氣?
晏解等人在糾結,他們等其他的氏族對張九齡發難。
碼頭上的貨,太值錢了,每次大唐收走兩成,不,現在改了,三成。
什麼都不用幹,別人辛苦運過來,直接拿,還挑好的選。
晏解已經給其他的縣寫信了,廣州十三個有官府冊子錄入的縣。
他們所在的駛遠縣屬於新唐書中所說的:州縣有名而前所不錄者,或夷狄所自名雲。
有的沒有錄進去,有的是當地山民自己起個名,比如覃家寨,說是寨,跟一個大縣的人口差不多。
駛遠縣的總人口不足一千五百人,超過五分之一姓晏。
這就是地方大族了,其他五分之四的不到的人不可能聯合起來對抗晏氏。
晏解覺得別的縣的縣令什麼的會忍不住動手,看張九齡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