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怎麼個好?值得花一千萬緡?”李潭年歲小,卻也願意瞭解一下。
“我製造的機頭,從長安去洛陽,專門裝貨,中途不停車,六個時辰到地方……”
李易為李潭介紹火車有多好。
他告訴李潭,一列火車有十二個車廂,一個車廂裝一百五十石的貨物。
跑一趟,一千八百石,六個時辰。
從洛陽裝貨,要用去幾個時辰,又六個時辰跑回長安。
不,是空的車廂先裝,車頭過去直接換,然後轉身再回來,需要補充煤和水。
按照現在的煤炭價格和水費,以及維修費用、人力費。
跑一次,不到兩緡,裝卸貨另外算錢。
李易那個時候列車,比較省錢,裝置也先進,成本低,比蒸汽機的強多了。
運一百噸的貨,看是什麼貨,不同的貨物價錢每公里相差幾分到幾毛錢。
正常跑一百公里,三百多元。
裡面包含了利潤和各種費用,折舊費、基建費等。
李易造出來的車,滿載後加上自重,二百來噸。
人工和煤便宜,折算後的大概成本就是跑一趟兩緡。
他那時的一元錢跟現在的一錢不劃等號,大唐京兆府的人,一天能賺三十錢,屬於高收入人群。
一千八百石的東西,加上裝卸費,從長安到洛陽,增加三百錢?
一石一百二十斤,一個麻袋,一千八百個麻袋裝車用一百五十錢不?碼頭搬運工一天扛多少東西?賺多少錢?
李潭聽了微微張嘴,他不敢相信兩緡錢能把一千八百石的東西六個時辰送到地方。
“用馬車走馳道,一千八百石要多少錢?”李潭不清楚運費價格。
“從長安到洛陽,馬車走馳道,單馬拉五石,其中有自己的草料和水。
若太重,八石的車需要馬車足夠結實。
要走四天,中間休息。
兩匹馬拉五石,兩天路程,中間休息。
現在從洛陽到長安運輸軍用東西,是兩匹馬,一天到地方,有驛站給換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