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莊子建了許多倉庫,煤油燈和暖水瓶賣得不錯。”
“去年下大雪,把許多地方的房子給壓塌了,羽林飛騎出動,李家莊子負責後勤。”
“十里一驛正在建,估計很快就到咱們這裡。”
“大家現在養蟲子,豆蟲,叫豆天蛾,不要和霜天蛾弄混了。”
“太白山有三萬募兵,聽說戰鬥力不弱。”
“凡是逃戶到京兆府,給京兆府籍貫。”
“黃河壺口瀑布陸地行舟成了。”
“又來了許多降戶,還是被李東主安排。”
“出來的時候李家莊子繼續收茶,過些日子應該會收蒿子。”
“一到晚上,長安城中和周圍有人煙的地方,全是燈,李家莊子出錢。”
“我們把許多報紙帶過來了,張翁想看就給你拿過來。”
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說著,說他們出來時候的事情,之後的事情他們也不瞭解。
張九齡聽著,透過兩個人說的話,在腦海中想像。
“李易呢?”張九齡想知道李易又出了什麼東西。
“是說李東主?李東主也沒幹什麼,李家莊子一般人進不去。”
“我知道一點,李東主賣給朝堂許多馬,然後往更北邊打井,要穿沙漠。”
“對對對,有這事兒。”
“李東主把去年中舉的二百二十個人派到了京兆府的各村。”
“對對對,有這事兒。”
“李東主找了許多人加工東西。”
“對對對,有這事兒。”
梁家的人在說,童家的人在附和。
張九齡又問了一些情況,讓管事送二人離開。
“真想回去看看,有李易的京兆府是一年一個樣,不,是一個月一個樣。”
張九齡知道了事情,發出感慨,他也想看著京兆府天天變得不同,百姓過得越來越好。
可惜他現在回不去,即便姚崇下去了、盧懷慎也下去了。
當初就是因為這兩個人他辭的官,兩個人也如他所願,丟了宰相位置。
現在他想回去,其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