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畢構搖頭:“做夢,不過等過上一兩年,你想吃嶺南的荔枝,我能讓你吃到沒爛的。”
“我還是覺得喝免費熱水比較容易實現。”宋璟認為喝水比吃荔枝容易。
吃嶺南荔枝,馬要怎麼跑?半路上有人給準備馬?
“最近的驛站都是二十里一驛,路不好的地方,甚至三十四里才有一驛,除非你十里一……”
蘇頲附和著宋璟說,說著說著他停下來。
畢構在那裡點頭,還伸出個大拇指,意思是你很厲害呀,對,十里一驛。
“還是不可能,需要太多的錢,大唐財政收入是提高了,卻無論如何養不起那些個驛站。”
蘇頲自己再次否定,一個驛站要安排人,還有馬和種苜蓿草的田地。
豈是說加就能加的,怎麼不說五里一驛?
“這樣操作……”畢構把李易的話用他的語言說出來。
包括官民一體驛站,商行於各地詢問情況,利潤分配,收費模式。
聽完他說的內容,宋璟二人沉默了。
想法太過大膽,自己琢磨還真行,稍微有點錢的人願意多花錢吃到以前吃不到的東西。
比如冬天的牡蠣、乾的蝦、海米,在長安就賣得不錯,據說宋王得到的利潤很高。
若是壓低宋王的利潤,相信百姓們吃的更多。
大棚蔬菜貴不貴?百姓還是會買,因為有錢了,願意花在吃上。
還有海白菜,同樣不便宜,都是宋王的買賣。
百姓如果從海邊直接買到乾的海白菜的價錢低於宋王在長安城賣的價錢,保證要從驛站購買。
要到什麼季節了,哪個地方產什麼東西,在長安的商行派人去詢問。
別人想買,先拿錢,到時候一批批就送來了。
儲存期短的貴,儲存期長的相對價格低廉。
“照此說來,錢都花在路上了,賣的人賺到的少,買的人更多的是在支付路費。”
宋璟察覺出交易中的問題。
“對。”蘇頲表示認同,花錢花的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