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講解,要求時間不同,加的價錢自然也不同。
想吃嶺南的荔枝,只要啃花錢,一天跑一千五百里,也在荔枝爛掉前給你送到手上。
十里一驛,你砸錢,用快馬給你跑。
換成可以儲存很長時間的東西,路費則便宜。
選中東西,給你用一百五十里一天的速度送,一個月內也送到了。
對於李易那個時候,這速度就沒人買了,你當你賣大型機械呢?
在大唐,從嶺南到長安,一個月內,簡直快到不可思議。
關鍵是許多東西長安沒有,商人若大量運輸,一天可走不了一百五十里。
畢構越聽眼睛越亮:“如此說來,無須非得長安,其他兩個地方之間,亦可這般操作。”
“然!到時驛站就賺錢了,你也能收到稅,驛站錢多了,幫忙修修路。
失去了土地又成了逃戶的人重新入籍,在驛站幫忙,或者是從驛站取了貨物,分到當地的村子各戶。”
李易在說快遞服務,他沒有飛機和汽車、火車,只能走驛站的路線。
“待我回去想想。”畢構暈乎乎地走了。
李易歪歪頭,根本不在乎畢構想不想得通,此事必須去辦。
十里一驛,增加就業崗位,提高物流速度,又可以賺到錢來修路。
各地的物資往來加快,本應爛在地裡的東西變成錢。
經濟的發展就是這樣一點點實現的。
以前透過郵政送包裹的人,從來都不催促,因為沒用,一個包裹送上一兩個月屬於正常。
如果現在大唐十里一驛能夠組建完畢,它的小件物流速度就是李易那個時候八十年代的郵政速度。
關鍵是可以加急,比如送信,肯給錢,那就快一點。
“平日利民,戰時利軍。”李易嘟囔一句。
……
畢構回政事堂了,狀態還是不怎麼好。
宋璟和蘇頲已經習慣了,每一次畢構說去找李易問事情,回來都是這樣。
“隆擇如何?可是能大唐百姓都有免費熱水?”宋璟笑,他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