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點缺口,只要軲轆足夠大,就不會掉進去,無非是到地方稍顛一下。”
李易見過鐵路十在交叉的圖片,就那麼幹的。
“若是轉彎呢?”李隆基還有問題。
“設計弧度軌道,馬控制好就沒問題。”李易不認為這屬於難題。
有軌電車他曾經坐過,過直角彎,一個弧就走了。
“收費情況呢?”李隆基問起具體的操作了,他已經決定鋪軌道。
這東西速度快,只要動員起來,兩三天就能把木軌給鋪上,然後提高長安百姓往來速度。
甚至可以沿著去京兆府各縣的主路鋪一下,馬拉有軌車速度快。
但跟長安到洛陽的不一樣,那條路屬於馳道,車軲轆還是原來的車軲轆。
新的用好軸承,搭在軌道上,一匹馬可拉好幾輛車,或者兩匹馬固定好距離,同時吃力,一前一後拉好幾輛車。
李隆基已經學到了科學術語,這叫變滑動為滾動,減少摩擦力。
李易想一想:“至少得把馬的飯錢賺回來,馬很辛苦,別往死裡累。
如果馬還能工作二十年,考慮馬的價值,把這個錢也算進去。
車輛的磨損,成本回歸,同樣算進去。
孩子有一個免費線和一個半價線,貨物有個重量線和長寬線。
一般從城西到城東一人一錢可以,人越多,不空跑,錢就賺回來了。”
李易在說的就是公交車的車費,不看孩子的年歲,看身高。
李隆基別的聽明白了,關於孩子半價有疑問:“一錢從城西到城東,從城南到城北,半價怎麼算?”
“我已經設計好了錢以下的貨幣,分,一分、二分、五分。
現在京兆府是生產力優先於需求,東西都在降價,別看收了稅。
等新稻出來,米價更低,我要買米就買一斤,一斤米低於一錢的時候,用分。
在沒有超發貨幣的情況下,大唐的經濟發展會更好,貨幣的價值要提高。
需要出現小額面值的錢補充流透過程中的缺漏與不足。”
李易準備妥當了,並非專門為公車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