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帶著系統來大唐> 第八百七十七章 公共交通小面值(第二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七十七章 公共交通小面值(第二更) (1 / 3)

“我的錢夠用即可,多了還是要拿出來。”李易不在乎賺棉花加工的錢。

“拿出來是你自己的事情,該賺的錢為何不讓你賺?”李隆基堅持。

“成吧,賺就賺。等天再暖和一下,賣腳踏車,會有一大筆錢入賬,還不用交稅。”

李易不糾結棉花的事情,說起腳踏車。

李隆基順著問:“好的軸承用在獨輪車上是否可讓獨輪車更易行進?”

“軸承的價值遠遠超過獨輪車,能用上新軸承獨輪車的人又何必去推獨輪車?”

李易笑了,這就跟開超跑送外賣一樣,純粹是閒的,為了體驗生活。

而且木頭的獨輪車其實挺好,淮海戰役就是用小車給推出來的。

珍貴的歷史資料照片上顯示,百姓為支援前線,用馬車、驢車、獨輪車、擔子,把物資源源不斷送過去。

當時的獨輪車就是木頭的輪子和軸,哪裡來的金屬給用。

“三哥,其實想加快速度有辦法,長安城中鋪木頭軌道,像黃河壺口瀑布一樣的軌道。

包括鐵礦和長安碼頭倉庫使用的,一匹馬能同時拉很大重量的東西和人。

只要別把馬累到,軌道在長安城中縱橫交錯,百姓就有了公共交通。

從城西到城東,帶多少的貨物,按照標準給錢……”

李易開始介紹起他的新思路,公共交通。

幾年前,百姓從城西到城東,帶幾個包裹,管他要一錢的車費,他不會給。

他寧肯自己走,一錢可是不容易賺。

現在同樣的包裹和路程,一錢的話,百姓保證願意,節省下來的時間和力氣去幹活,能賺好幾個一錢。

跟京兆府各縣百姓為什麼夏天用輪船、冬天用爬犁一樣,他們覺得時間等於金錢。

像種大棚的,早上天不亮就點蠟燭進去摘菜,然後蓋上保溫的東西運往長安賣。

速度慢了到地方菜都蔫了,或者是早上出發,天黑才到,等明天再賣?

只能用爬犁來拉,早上出發,中午前趕到地方,趁著新鮮賣個好價錢。

還有家中給李家莊子做工的人,到長安和回去,都是花錢。

走過來兩天、三天,沒被凍死,再回去用同樣的時間,少幹多少活兒?

“交叉的地方怎般處理?”李隆基想到軌道,就想到橫豎十字交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