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朝廷還管?”陳老三覺得屬於自己家的問題,官府憑什麼給出錢?
“三大爺,我們不生病,幹活就多,幹活多收的糧食多,冬天種大棚交的稅多。
給朝廷增加了稅收,朝廷拿出來一部分給我們,稅,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是這個理兒。”村正陳墨點頭,對,村子種大棚蔬菜交稅。
村子去長安和縣城買東西,商家交稅,商家交稅後會抬高價錢,自己買東西就是交稅。
陳老三想一想,跟著點頭:“對,不生病,咱們才能多做事,病倒了少幹多少活兒?一家都拖累了。”
“既然如此,我去申請了啊,陳伯幫著在村子裡的說說。”周長鈺進行下一步。
“縣裡能答應嗎?”陳老三表示擔憂。
“縣裡也有李家莊子的人,這事在理兒,怎麼不同意,小心李東主彈劾他們。”陳墨覺得沒問題了。
李家莊子的村官,向李家莊子的縣官要缸,還合情合理。
憑藉縣令和縣丞,他倆敢不答應?
“好,我就能幹,兩天的活兒,兒媳婦要奶孩子,不幹活。”陳老三感覺賺了。
人家是為自己好,都知道有糞水容易生病,現在喝水都燒開水。
關鍵是賺了一口大缸,管那口缸用在哪呢,是自己家的了。
“另外咱們村子的水渠,是泥渠,我想申請一下水泥,建水泥渠,方便清理。
草棍、樹枝、樹葉子,還有泥土進去,不管是撈還是推,都比以前的渠好用。
我去申請水泥,村子裡的公共資金能不能用來僱傭工盟的人幫忙幹活?”
周長鈺放低了聲音,要用錢了,村子裡的錢,屬於大家的。
“縣城路邊的水泥渠?給,不要錢的水泥,僱熟手幹活,值。”陳墨想了下,再次答應。
“錢留著作甚?又不能下崽,日子好過了,不能一下雨水排不出去,要低一點,兩寸吧。”陳老三附和。
他家裡有錢了,開始追求生活質量。
遇到下雨的時候,泥渠才不好清理呢,尤其是衝下來的泥土,跟著泥渠裡的泥混在一起。
渠就總堵,大家撈草棍的時候再掏泥,可費勁了。
現在水泥錢不用自己出,自己就是佔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