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南十里,一群人用搞頭吭哧吭哧刨地。
城南五里的地方一直到城門前面的路上其實就有許多房子。
像李易那個時候的京城初期,還有沒有那麼多環的時候,也有許多平房一樣。
這些個地方居住的人可沒有田地,對於他們來說,甚至比不上週圍村子裡的百姓。
長安這樣的位置沒有樓房,平方上沒見不到瓦,汙水橫流。
長安城中的繁華似乎與住在此地的人無關,實際上他們白天的時候會到城中工作。
十里就遠了一些,看上去到長安城不是很方便。
不過一條水泥路也在修著,從十里的地方一直到連線南城牆的幾條路。
把五里地方的位置包含了進去。
幹活的人是西南蠻俘虜,十六衛裡的左領軍衛今天負責看守。
如此大的動靜,很快傳遍了長安城。
百姓們不知道情況,紛紛打聽著。
今天是十月十一,朝廷的官員有的昨天請了假,休沐,有的輪班,今天請假。
劉探是司農寺的一個主簿,司農寺正常有兩個主簿。
由於需要大量的人員參與雜交作物種植,增加到了四個主簿。
劉探的老家在鄭州村子裡面,被選到了長安當官,一個從七品上的官。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是個好官,羨慕劉探的父母。
劉探孝順,前年到長安的時候把家人一起帶來。
包括他的妻子方氏和一兒一女,以及父母。
到了長安才發現,生活不易,憑藉他的俸祿根本無法在城裡租房子。
只好帶著家人到城外住窩棚,好在他的雙親和妻子都能幹點活兒。
加上李家莊子不停地給找活兒做,日子漸漸地好起來了。
八歲的兒子進了學堂,每旬考試的時候居然可以拿到獎勵。
五歲的女兒也在跟著學拼音,冬天到來之前幫忙打煤匹。
一家人準備再攢點錢,把自己這個破房子修一修。
至於說進城裡住,暫時不敢想。
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房價跟著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