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信剛扒拉一口骨頭湯泡飯,嘴角還有個菜葉呢,他點頭。
等嚼完嚥下去,才出聲:“韶州,從這裡修道韶州,原來有路,再修寬一些。
修完這一段路,開始農忙,明年農閒,再把韶州到廣州的路修起來。
此事張公來處理,定然比別人強,明年同一時間,從這裡到洛陽的路分段開修。
需要過長江,只要連上長江,這條路的價值便大了。”
旬信複述著李易的話,陸路修通,就可以透過長江把各處地方的資源運到廣州。
同樣廣州的碼頭貨物除了走海路,也能在陸路上快速轉運。
不然只在海邊的地方裝卸貨物,還得是內陸向海邊運。
張九齡輕輕點頭,他就琢磨過,修現在的路用不上那麼多的工具和錢。
從此地到韶州原來有路,可以通行。
看樣子還不夠,必須修得更平坦和更寬。
“明年定然可以修好到廣州的路。”張九齡也想讓家鄉富裕。
貨物運來運去,家鄉的人不用參與貨物買賣,只需要提供吃食和睡覺的地方,就可以多賺錢了。
等吃了飯,百姓們根本不休息,直接幹活,搶時間。
罐頭先放到一邊,工具拿過來,推車組裝上。
把推車上面的帶子往脖子上一掛,一個人可以輕鬆推著二三百斤的東西小跑起來。
手葫蘆更是被找架子裝上,準備上下一同施工。
李家莊子的其他人在羽林飛騎的陪同下,找當地的人購買東西。
來的時候有車,回去的時候車補能空這,需要裝上貨物。
等到了長江的地方用船送到對岸,可以在對岸就賣了,再從對岸購買東西,繼續往北走。
走到洛陽那裡,再賣一次,由洛陽買東西回長安。
一路邊走邊買賣,把路費賺回來,個別好的東西始終留在車上,在長安賣高價。
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來籌備,大家也不急。
旬信站在工地看了一會兒,與張九齡說:“聽聞張公家中養鴿子?”
張九齡頷首:“是有飛奴。”